第17部分(第3/4 頁)
萬骨枯的道理,臣等明白,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如果不是以桂陽州府為誘餌,李震也無法獲得這樣的勝利。只不過,付出這樣代價的勝利,是會刺痛很多人的心的,所以,皇上此刻,不宜賞也不宜罰,在給李震的聖旨上,該罵的罵,該誇的誇,左右一箇中庸之道,只要在字裡行間讓李震知道,皇上是有心支援他的就行了。”
朱見深仔細琢磨了會兒,道:“看來,目前只能這樣了,不過朕還是多多少少有點不甘心。”
彭時笑著道:“這就是太祖皇帝雄才大略之處了,御史言官們起的就是規諫皇上、左右言路、彈劾百官、按察地方等作用,皇上聽著他們的諍言,視情形下自己的決斷,能輔佐明君如聖上,是我等的大幸。”
朱見深被言官們左一封奏疏,右一封奏疏上得,幾乎要瘋掉,聽到幾位重臣的話後,心裡這才熨帖了一些:“之前,侯大苟奇襲梧州府,朕確實動搖了起兵征討的決心,畢竟潰爛了幾十年的地方,朕的父皇、朕的先祖們都沒有平叛得下來,朕能做得到嗎?如今,李震讓朕堅定了信念,更讓朕明白,只要用人得當,它大藤峽也不是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鐵板一塊。四位大人,你們是國家的頭腦智囊,舉薦何人給朕,想好了嗎?”
第九章 皇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六)
更新時間2013…6…15 21:06:12 字數:2197
李賢道:“皇上,臣斗膽問一下您,如果是您,您覺得在您心目當中,誰當這個三軍主帥合適?”
面對對面混跡官場多年,修得七巧玲瓏心的四位大臣,朱見深食指點了點椅子扶手,他把心目中的人選都過濾了一遍,慎而又慎地看著充滿了期待眼神那亦師亦臣的幾位,道:“如果是朕,朕會在以下幾人中挑選,朱永、趙輔、毛忠三人,對了,還有李震,不過,他們幾個人各有千秋,哪個領兵勝算更大一些,王大人,你乃當朝兵部尚書,你應該比朕更瞭解。”
王竑心裡暗笑,皇上居然還小孩子脾氣,提到李震,不過是氣不過硬加上去的,不過,他的嘴上卻道:“皇上英明,能夠在我朝如雲的將官中點出朱永、趙輔、毛忠這三人,可見皇上登基以來,何其專注於政務,這三人,盡皆能佔善戰的世之良將,沉穩幹練,是大軍團作戰的最佳主將,不過,大藤峽與往日任何一戰都不同,他們這三人多多少少欠缺了點東西,就這麼點東西,臣敢斷言,他們會吃下和以往前去徵繳的領軍者一樣的敗果。必須得有一個擁有這麼點‘東西’的人輔之,才可能一戰而成。”
朱見深道:“他們欠缺的是什麼呢?”
王竑道:“妖。”
“妖?”
王竑道:“是的,皇上,兵者詭道也,誰用兵最詭異,誰就有可能成為戰爭中最後的勝者,而詭者,用到隨性而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地步,便為妖,他們三人,無論面對什麼仗,無論怎麼打,都不會打出妖性來的。”
朱見深道:“王大人對這個特點如此有見地,說明心目中早就有了人選。王大人,你這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可以說來跟朕聽聽了嗎?”
王竑道:“此人姓韓名雍,字永熙,長洲人,正統七年進士。他才氣無雙,平賊非他莫可。”
朱見深道:“王大人如此推崇的人,竟然是個文官?”
王竑道:“皇上有所不知,他這個人乃文武全才之人,偏好為將之道,整天和武將們湊在一起,和朝中文官關係只能一般,所以,很少有人提起他。”
彭時接過王竑的話,道:“皇上,關於韓雍,老臣倒是記得件趣事兒。”
朱見深興趣盎然道:“說來聽聽。”
彭時道:“韓雍弱冠為御史,到江西的時候,太上皇下詔書到江西,賞賜江西的鎮守太監,而當時的都御使卻誤把太上皇的頒賜敕書當作普通公文開啟了,這可是掉腦袋的大罪。都御使越想越怕,於是便跑去向韓雍求助。韓雍一拍胸脯,說,這事兒全包在他的身上。當晚,韓雍便打發家人邀請鎮守太監第二日到家中小酌。第二日,韓雍把太上皇往日裡下給自己的詔書封上,把真敕書藏在懷中。在筵席開始之前,悄悄把假敕書交給郵卒,吩咐郵卒一定要在筵席開始之後送到自己的面前。當筵席開始後,酒酣耳熱的當口,郵卒把敕書送來,韓雍像喝大了一般,接過來就啟封,讀了幾句話後,跪倒在地,向鎮守太監道‘公公救我。’鎮守太監問,‘御史大人何故如此驚慌?’韓雍可憐兮兮道,‘公公,小臣貪杯戀盞,壞了大事兒,這是皇上頒賜給您的敕書,我卻給開啟了。’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