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叔他老人家好著呢。陳太太恢復得差不多了,陳老爺整天陪你三叔閒談、飲酒取樂。奇怪得很,你三叔剛剛打發人來長樂村,現在仇二伯家中,跟仇二伯談買水田的事。”
怪事!三叔到長樂村買水田幹什麼?!
正文 104。登門,認親家
這天上午,李畫敏閒來無事,在梧桐樹下盪鞦韆,看趙世宇做傢俱。趙世宇拿手推子刨木板,刨花掉到地上,成為一個個卷兒。趙世宇累了歇息,擠到鞦韆上,與李畫敏一起盪鞦韆。大麻繩來回晃動,鞦韆忽上忽下、忽前忽後,蕩飛了一串串的歡笑。
李三老爺和兩個隨從走到庭院角。李畫敏、趙世宇玩得忘情,擠在鞦韆上笑做一團,沒有察覺來了客人。李三老爺乾咳幾下,朝梧桐樹下走來。趙世宇、李畫敏先後看到了李三老爺,都滑下鞦韆,熱情地跟李三老爺打招呼。
梧桐樹下亂得不成樣,成塊的木板、栽割的木屑、刨花到處都是。李畫敏吹乾淨竹椅上的刨花,又拿手帕擦拭過,請李三老爺坐:“三叔,阿宇做傢俱,家裡亂七八糟的,你將就坐著。”
“敏敏,跟三叔說這見外的話幹什麼。”李三老爺笑著坐下,打量李畫敏,侄女的眉尖上仍掛著淡淡的笑意,那是剛才盪鞦韆留下的痕跡。
兩位隨從對李畫敏、趙世宇很恭敬,上前給李畫敏、趙世宇請安,口稱“小姐”、“姑爺”,堅持不肯要趙世宇倒茶水。兩個隨從都提了沉甸甸的籃子,趙世宇接了,拿回廳堂裡放,是兩籃子的酒菜。
李畫敏在梧桐樹下陪李三老爺說話。趙世宇搬來東廂房裡的桌子,倒上茶水給客人解渴,然後又去果園裡摘了半籃子的龍眼、青棗、梨子,擺到桌子上給客人品嚐。李三老爺請李畫敏、趙世宇都坐下陪他說話,溫和地問趙世宇準備做些什麼傢俱,又問李畫敏月娘哪去了。李畫敏、趙世宇也詢問李三老爺給病人醫治的情況。
不覺,已到晌午。跟來的兩個隨從拿了帶來的兩籃子酒菜,到廚房忙碌。李畫敏、趙世宇要去幫忙,李三老爺不讓。說:“讓他們忙去。我難得來一趟,你倆陪我說說話兒。”
月娘趕著羊、牽牛回來。李三老爺見到,站起來招呼:“親家母,你回來啦。一個人又是看牛又是放羊的,辛苦啦。”
眼見一個身著錦袍的中年男子,親熱地叫自己親家母,月娘站在庭院裡辨認,半晌才知道是兒媳婦的三叔來了,忙堆上笑臉打招呼。李畫敏、趙世宇都過去幫忙,將牛、羊趕進牛棚、羊圈裡。
月娘洗過臉。換上乾淨的衣服,到梧桐樹下陪客人說話。月娘與李三老爺拘束了幾分鐘,漸漸便隨意起來。
兩隨從將帶來的菜。做成了八菜兩湯,擺滿了廳堂的桌子。月娘、趙世宇、李畫敏在廳堂陪李三老爺用午餐,兩個隨從到廚房去另吃。
李三老爺、月娘不斷地說著客氣話。李畫敏聞到桌子當中的甲魚湯誘人,拿勺子嘗試味道。
李三老爺皺眉,教導李畫敏:“敏敏。你婆婆都沒有動筷子,你咋就先吃了?過去我們教育你孝敬長輩的話,你都忘記了?”
說得李畫敏訕訕地放下勺子,微紅了臉,低頭不語作出認罪樣。李畫敏確實沒有養成等月娘先動筷子的習慣。平日用餐,都是三人坐到餐桌旁。盛了飯就吃;有時月娘呆在蠶房裡遲遲沒有出來,李畫敏和趙世宇等得不耐煩,就先吃了。一次絆嘴時。月娘曾說過李畫敏不孝敬她,李畫敏只當是月娘挑剔,沒有放在心上。
穿越到南宋,得認真研究“孝敬”這詞。
月娘面上帶笑:“親家叔,不說這些。我都習慣了。敏敏來我家雖然時間不長,我是把敏敏當閨女疼的。一家人。隨便點沒關係。”
有李三老爺在場,李畫敏不敢多嘴,只得在心裡腹誹月娘:“老狐狸!明裡是說疼我,實際上是向三叔告狀,說我總不孝敬她。‘都習慣了’,哼,是說我老不孝敬她,給我穿小鞋呢。”
李三老爺聽了月娘的話,沉下臉繼續教導李畫敏:“敏敏,這就是你的不對了。親家母疼愛你,你應該更加孝敬她才對,怎能因此而不守規矩、目無尊長呢?身為兒媳婦的,一定要孝敬婆婆。”
李畫敏為了息事寧人,站起來乖巧地說:“三叔教導的是。我以後注意,不會這般隨便了。”李畫敏真個學乖了,坐在餐桌上多吃少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給月娘添了一次飯,又給李三老爺、趙世宇盛飯,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溫順、懂事的小媳婦。
月娘再想請李三老爺教導李畫敏,看李畫敏恭敬的模樣,都不好張嘴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