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2/4 頁)
。
大韋氏平常待岑三娘不冷不熱。知道她來,特意等著她。待岑三娘起身坐了,也不客套,開門見山的問她:你素與杜家長房的十一小姐交好。替外祖母去探探大夫人的口風,可瞧得上我家二郎?
把杜靜姝說給李尚之?岑三娘愣住了。她哭笑不得的想,這圈子也夠小。轉來轉去適齡的男女也就那麼幾個。
小韋氏笑著打圓場:我家二叔的婚事讓全家都犯愁。想著他也認識杜家的十一小姐。平時也說得上話。如果給他定個他不認得的,又怕不合他心意。
眼神裡帶著幾分歉意。大韋氏和岑三孃的關係太淡,一來就開口請她去探杜夫人的口風,怕岑三娘著惱。
岑三娘笑道:晚間正好要去大房二房拜訪,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有了訊息我就遣丫頭遞信來。
見她爽快的應下,大韋氏臉上多了幾分柔和的笑容,主動對小韋氏說道:三娘給她母親上香,行程趕得急,你備了土儀晚間讓管事的送去。
小韋氏應了。岑三娘起身道了謝就告辭。兩人知道她要去杜家大房二房,也沒再挽留。
☆、故居
故居
大夫人對李尚之極滿意。最關健是李尚之的大哥是幽州大都督。長子承襲家業。次媳則不用掌家理事,輕鬆許多。李尚之年紀輕輕就是折衝府的果毅都督,將來分了家,也能支撐門庭,不必讓女兒吃苦。
杜靜姝不比別人,岑三娘得了大夫人的口信,第二天囑方媽媽去李家送信。又去了趟大房,和杜靜姝單獨說話。
還是先別告訴王妃的好。杜靜姝說這話的時候,臉上露出少有的羞澀來。
岑三娘一拍腦袋,她都忙暈頭了。記得岑四娘,說起了滕王,竟然把尉遲寶珠給忘了。尉遲府讓管事送了兩車禮物來。其中一車給岑家三房,一車給尉遲寶珠。她照著單子清點,發現給尉遲寶珠的禮物基本上都是蒐羅的新奇玩意兒。尉遲府的管事說,杜家出發的時候,尉遲府也會撥輛馬車遣名管事和嬤嬤同行去王府送禮。
隔了千里路,今生滕王不經宣召不得回長安。恐怕只有老國公走了,滕王允許,尉遲寶珠才能回來。再見面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何必告訴她,李尚之要娶杜靜姝的事。
岑三娘點頭應了。
杜靜姝鬆了口氣,眼裡飄過少有的愁:時常還記得去尉遲府鬥雞的事。也不知道王妃是否還像從前那麼活潑開朗。
岑三娘腦中飄過了滕王的身影。英俊的臉,眼瞳黑中帶著幽藍。脾氣像草原的天,說變就變。她又想起武昭儀,想起洪州花船上,滕王說收姬妾就收,轉眼間就讓人把知秋扔進了江裡。
她打了個寒戰,實在不知道性情爽利的尉遲寶珠過的怎樣。好在杜靜姝並不知道李尚之對尉遲寶珠動過心。不然心裡難免存下心結。
岑三娘笑道:寶珠不是忍氣吞聲過日子的人。瞧在老國公份上,滕王也必會待她好的。
安撫了杜靜姝,回家已經入夜了。
又忙碌了一整天,總算把府裡的事理順,行李也打包好了。
第二天兩人辭了杜老夫人出門。
杜燕綏戴了帷帽,和岑三娘坐了一輛車。方媽媽和阿秋暖冬坐了一輛,尉遲府的管事和嬤嬤坐了一輛車。再加上裝土儀和行李的馬車。隊伍浩浩蕩蕩。
荊護衛點了十個武藝好的侍衛隨行。杜燕綏黑七饅頭騎了馬。丹華換了身和侍衛們一樣的武士服,佩著寶劍,英姿颯爽的騎了馬。
隊伍出西安到咸陽再坐官船,沿成國渠升原渠到陳倉上岸走陸路。經過散關入山南西道。再換船沿嘉陵江到隆州。相當於從今天的陝西擦著甘肅的邊進四川。
此時還算盛世,車隊龐大又有護衛隨行,順順暢暢的進了嘉陵江。
到達隆州時已經剛入夏,錦屏山青翠欲滴,連綿起伏,江水碧綠清澈。
岑家三房早得了信,來碼頭接岑三孃的是大房的三郎岑知楊,二房的二郎岑知柏,四房的五郎七郎。這幾個岑三娘都認得。岑知柏不用說,帶著鄒氏和女兒隨二夫人回了老家。當年端午看龍舟。三郎五郎七郎都還是少年。如今都成了翩翩公子。在碼頭一字擺開,由二郎領著,很明媚的一道風景線。
杜燕綏已經皮光水滑,下了船和二郎及岑家兄弟見禮。
來接女眷的是田媽媽。幾年未見,她沒有絲毫變化,團臉上依然帶著和熙的笑容。只是對著岑三娘說話時腰彎的低了些。
滕王府遣了管事來接尉遲府的人。
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