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4 頁)
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範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範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從秦始皇被稱做“祖龍”、漢高祖稱自己是“龍種”之後,龍就成了君主帝王象徵、比附的物件。於是,龍脈就有了另一個喻義,即指那些出過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夠安葬帝王、護佑王室後裔的山水之脈。於是,就有了當政的帝王花大力氣為自己“尋龍探穴”,即為自己也為後代找一塊安葬“寶體”的“萬年吉地”,及所謂的“埋金更名建寺廟、挖斷龍脈洩王氣”之類的事件。但是真正的龍脈鼻祖,是崑崙山。
王漢大膽猜測之下,斷定華夏傳承的主龍脈在崑崙山上,從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於是就有了這次策劃已久的大行動,攻取北京,俘虜康熙,轉換龍氣,扭轉氣運。
-------------------------------------------分割線-----------------------------------------------------
無數的敵人往山脈中心趕開,王漢一怒之下,轟向山脈口。
頓時山脈的出口被阻擋,無比巨大的石塊堵住了山脈中心的進口。
當敵方準備轟向進口時,就已經趕來一批己方的高手,一場遭遇戰就此展開。
世界終於安靜了下來,王漢與陳近南看著那宏偉的龍頭,心中不時感嘆。
“來吧,最近一個步驟就要開始了”王漢沉重的看著陳近南說道。
“炎黃子孫,華夏傳人,今氣運被異族把持,華夏正統衰敗,今我王漢,為華夏氣運師,身負守衛華夏民族,華夏氣運為任……”王漢一開始說了很多話。
“龍脈顯聖,氣運扭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