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食鯨吞掉也不是不可能地事情,屆時。三個聯盟國家既沒有了外來的威脅,實力也大為增加,是否會繼續依附英仙王國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這個事情暫時先不考慮了,我們還是準備作戰吧。對方的兵力可是佔著優勢呢。”蘇姍暫時還不能把這些小算盤說出口,現在看來,至少狄安是真心與其他四個國家聯盟共同對抗銀石帝國地。如果讓狄安知道她仍在處處算計著自己的盟友的話。說不定會給狄安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地。她在狄安面前可一直扮演著一個愛吃甜食的乖乖女的角色地,雖然有點兒心計。但跟陰險還有著十萬八千里地距離。
如果有選擇地話,伊爾哈特絕不會用這種方式來決出勝負的,雙方就這樣在各自主炮地射程之外,擺出陣形,拉開架勢,像蠻牛一樣,用蹄子刨著地,鼻孔裡喘著粗氣,然後再毫無花招地快速奔跑著,用犄角互抵著撞到一起:這不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該持有的做法,這種毫無花招、只憑蠻力來分出勝負的戰鬥簡直是對人類智慧的汙辱,只有腦子裡全是肌肉的傢伙才會這樣分出勝負的。但他現在卻不得不這麼做,對於一個被人稱為“詭狐”的智將來說,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
但他卻沒有多少時間進行這種多愁善感的感傷,最高評議委員會已經命令他準備出擊了,在那些最高評議員看來450使徒軍對上聯軍艦隊,一場輝煌的大勝自然在他們的計劃之內的,現在就期待著這隻“詭狐”能給他們帶來什麼驚喜了。對他們來說0亡地全殲聯軍所有艦隊已經不算是特別的驚喜了,至少也應該一口氣打到英仙王國、甚至銀石帝國去才勉強能夠讓他們高興一下吧:那些最高評議員們不僅這樣YY著。
伊爾哈特自然不會像他們那樣樂觀,在他看來,他從三個聯盟國家帶回來的還剩一百多萬的遠征軍自然可以一戰,但那些由17最高評議員的親兵們所組成的兩百多萬部隊,卻從來都沒有過彼此合作的經驗,現在貿然編在一起,能發揮出多少戰鬥力,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還好,伊爾哈特沒少做過這種補鍋匠的活兒,臨危受命幾乎是他的家常便飯了,第一次出彩就是在他的直屬軍官戰死的情況下發生的,以後雖然一直被他的主君認為是運氣好而吝於獎勵,但他最終仍爬上了這個相當於十七國聯軍司令官的位置,靠得就是他的主君在發現沒有機會取得勝利時,就會讓他這位“福將”試一試,結果往往能夠取得挽泰山於既倒的戰果。
對於那兩百多萬分屬於17個陣營的部隊,伊爾哈特仍讓來的建制,並未盲目地整合,因為已經到了火燒眉毛,準備開戰的時候了,這時候一動不如一靜,草草地整合還不如讓他們按照原先的方式進行戰鬥呢,雖然配合起來要差一些,總比未戰先亂要好一些。
當然了,伊爾哈特肯定不會把取勝的希望放在這些所謂的“親兵”、所謂的“精銳部隊”身上的,最後向聯軍發起致命一擊的,還是他麾下那支稍事補充後,已恢復到將近200規模的遠征軍。
那兩百多萬註定將各自為戰的“精銳部隊”很快就先被伊爾哈特分批次先期投入了戰場,說好聽點,他是要讓這些部隊打前鋒,說難聽點兒,他是把他們當炮灰來用的——軍隊一旦沒有了統一地組織,也就只有這點兒用處了。
不能不說。蘇姍在進行戰略層面的整體佈局時,還是顯得遊刃有餘的,但若要在戰術層面上進行具體指揮的時候,就不是她所擅長的了,這也是她在封爵中被狄安提點以後,才勉強被歸到第二檔封為伯爵的原因,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以至於才寂寂無名,不能被其他人承認。
還好。她有自知之明,所以在為自己的部隊爭取到最有利的決戰形勢之後,在戰場上最多隻給每個軍團指定一個大概的作戰目標,至於該怎麼達成目標。就是那些軍團長級別地軍官們該勞心的事情了,她從來不會越權進行干預。
兩軍的會戰就是在伊爾哈特派出那些所謂的“精銳”部隊之後,正式打響地。
蘇姍看到使徒軍在會戰剛開始,不經任何試探。就一下子派出了一大半的、數量達三千多艘的戰艦,似乎要畢全功於一役似的,全力向聯軍地本陣猛衝了過來。
說實在的,本來期待著“詭狐”伊爾哈特的精彩表演的蘇姍。對於這樣硬碰硬地如同兩隻蠻牛一樣地戰鬥局面非常失望,甚至都有些懷疑伊爾哈特的“詭狐”名頭是怎麼得來的了。
如果她處於伊爾哈特地位置,大概也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了吧。那些算不上真正軍隊地所謂“精銳部隊”。打仗也只能靠著最初地那一股氣。若那股氣一旦洩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