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4 頁)
都覺得自己有理,自己有苦衷,疙瘩也就越結越大。
劉徹一個人靜坐著,心平氣和的時候,他也知道老太太的不容易,老太太也是好心,然而太皇太后就是不明白不相信自己的雄心壯志。
漢家天下雖然經過文景之治,看似天下太平,是在正處於危機之時,朝政腐敗,蛀蟲頗多,諸侯王畫地養兵,自成一派,皇帝的政權不能集中。
最重要的,北面還有匈奴。
劉徹還記得以前,衛綰還沒有辭官,衛綰身為自己的太傅,一直教導自己,不要忘記匈奴之恥,文皇帝當年,匈奴猖獗,雲中、遼東被燒殺搶掠,戰火一度蔓延到皇帝行宮甘泉宮。文皇帝被匈奴圍剿,不得已獻出公主和親,才結束了長安的戰火。
長久以來,劉徹總是不明白,大漢一直自稱泱泱大國,但卻躲在女人身後,讓自己的女兒姐妹去受苦受難,換取短暫即逝的所謂和平。
在劉徹心中,這就是羞辱,是恥辱,太皇太后和王太后可以嫁南宮公主去和親,每年拿著南宮送來的手信垂淚,劉徹卻不想這樣。
劉徹覺得漢室的人比匈奴得多,地比匈奴的大,商貿也比匈奴的繁華,只要有人肯打破這個死局,去抗擊匈奴,而這個人必然是自己。
劉徹看著竹簡,嘆了口氣,雖然他心中有壯志,奈何現在卻被腳下的石頭絆倒,文景之治國庫裡有些錢,可以支撐打仗,但是唯獨沒有兵。
說一千道一萬,沒有兵都是白搭。
劉徹想要從東甌這件事開始,作為一個契機,只要太皇太后肯給自己這個機會,一定不會讓她失望,讓她知道,孫兒不會輸給高祖皇帝。
但是這個契機不是好得到的,太皇太后固執的厲害,人老了就更是想要天下太平,兵是兇器,不宜擅動。
衛子夫託著木盤走進來,聽到劉徹嘆氣,將木盤放在案上,把水拿出來,跪下來擎過頭頂,輕聲道:“陛下為何嘆氣,喝些水罷。”
劉徹一個人出神,突然聽見有人說話,收了神,接過水來喝了,還拿袖子豪爽的抹了一把嘴。
衛子夫接過空了的碗,道:“已經夜了,陛下若是乏了,就歇息罷,明日一早還有朝議。”
劉徹又嘆了口氣,不過很快轉憂為喜,笑道:“子夫說話從來軟聲軟氣的,即使朕心中有多不痛快,聽見了子夫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