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上前兩步,跪下道:“陛下。”陛下點頭,看她道:“你隨在朕身邊多久了?”元月垂頭,恭敬道:“回陛下,已有五年了。”陛下頷首,道:“當年旦將你生母帶入宮中,你才不過四五歲,一晃就這麼大了。”元月再沒敢應聲。
陛下又去看身前的李成器,道:“當年章懷太子數次諫言,讓朕善待北魏元氏,如今朕將元氏與你做妃,也算是全了他的心願。”
我緊盯著李成器的背影,巨大的悲哀湧上心頭,為自己,也為他。北魏元氏,聽似國賓望族,不過是個名稱,誰也不知這宮婢真正的身份。而就在此時此地,朝中眾臣面前,皇姑祖母看似的恩賜,卻是個天大的笑話。
堂堂的永平王妃,竟是出自大殿宮婢中,以北魏元氏的身份賜婚給太子長子。
他挺直著背脊,默了片刻才緩緩下跪,道:“孫兒謝皇祖母隆恩。”
在宮燈下,他身下的影子拖得很長,靴已被河水打溼,卻仿若不知。我的心如被萬蟻啃噬,痛的微微發抖,所有的羞辱,所有的痛,都自他的背影蔓延開來,入骨食肉。
陛下笑著點頭,又看向我,道:“永安,來。”
我木然挪動腳步,走到陛下身側,任由她牽起我手,摸索在自己手中。她掌心的溫熱和我手心的冰冷碰撞著,我不敢看一眼李成器,只努力壓抑著情緒,牽扯著嘴角,笑著看她。
她仔細打量著我,又去看李隆基,道:“隆基既如此敬重長兄,朕便全了你們的心思。待到明年元月,一道完婚吧。”
李隆基雙手緊握著,叩頭道:“孫兒遵旨。”
婉兒的聲音在身側響起,帶著萬分的喜氣,道著恭賀之言。場中眾臣亦是紛紛起身,跪地賀皇姑祖母的雙喜,在這如潮的喜聲中,我緩緩跪了下來,伏地謝恩。
第31章 三十 北魏元氏(2)
那一日後,皇姑祖母便起了嵩山封禪,祭祀天地的心思。
叔父武三思立刻著手準備,於峻極峰連日修築登封壇,集天下資材,備下玉帛、犧齊、粢盛、庶品等物。此番是皇姑祖母自登基以來首次封禪,朝中眾臣自然不敢懈怠,五姓七族高門的宗室也盡數趕來恭賀,嵩山一時地位陡增。
亭中,李隆基正將殘局收盡。
他隨口道:“心神不寧,最是兵家大忌。”我捧著茶杯,道:“郡王是指我,還是指得自己?”方才那一局,我雖難凝神,他也是屢屢出神,倒成就了一局不傷和氣的和棋。
李隆基將最後一把棋子扔到簍子裡,懶懶靠在了椅子上,細看了我片刻,道:“王氏的賜婚,皇姑祖母和你說了?”我吹開碎葉,道:“說了。”李隆基一雙眸子緊鎖著我,道:“為什麼不替我擋掉?”
我笑了笑,道:“比起空有架子的北魏元氏,太原王氏可是位列五姓七族,我為何要幫你擋掉這好姻緣?你若能娶五姓之一,也算是倚仗。”
因封禪在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這五姓七族宗室均已抵達三陽宮,據婉兒說皇姑祖母見了太原王氏的小丫頭,十分歡喜,立刻賜了白玉指環,要她做自己的孫媳婦。
而這要娶王寰的人,就是臨淄郡王。我明白他的措手不及,卻未想到竟是如此不願。
我見他不說話,想起幼時先生說的趣事,又勸道:“先帝的宰相薛元超享盡榮華富貴,卻仍有畢生三大憾事,你可知道是什麼?”他不解看我,我故作深沉,道:“第一大憾事乃是身為宰相卻並非進士出身,第二大憾事是此生未能修習國史,第三大憾就是未能娶這五姓的女子。”
當初先生說此事,為得是暗指宰相也未中進士,算是對自己始終不得志的一個安慰。
而我眼下的話,卻是勸他看重這五姓。李、王、鄭、盧、崔五姓自認身份尊貴,自來不屑與旁姓通婚,據婉兒說,那被看上的王寰不過是個五品武官之女,卻因是太原王氏所出,才如此被看中。皇姑祖母能親開口,為他討了個太原王氏的妃子,也算是極偏寵了。
李隆基若有所思看著我,過了很久才道:“若是大哥日後要娶這五姓女,你可也會如此說?”我心暮地一顫,靜了片刻才道:“我會。”李隆基捏著茶杯,道:“為什麼?”
我喝了口茶,輕聲道:“身為皇孫,立身虎口,多一分倚仗便多一分活命的機會。”還有兩句話我沒有說,他身為皇族,本就會為了各種緣由與名門望族聯姻,而我身為未來的臨淄王妃,根本沒有權力阻止。
李隆基深看著我,眼眸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