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貼出招兵啟示的那天,有好多NPC都跑去報名參加。就連流可的流行村都有NPC去,本來流可想禁止,但是那個告示是縣長貼出來的,亭長無權阻撓。
流可與教皇簽訂盟約後,從地圖上看,墨莊的形式就是受到了兩方向上的包圍。開始的時候,流可和教皇是晚上組織人進攻。進攻組織的十分有水平,晚上進攻有時是傍晚,有時是凌晨,還有半夜的時候,總之搞得墨莊防不勝防。但是幸虧諸子墨這時已經有了二百人左右NPC士兵,對付流可和教皇組織攻擊完全沒有問題。
雖然組織了多次的進攻,但是並沒有給墨莊造成實質性的傷害。這些流可和教皇也是心知肚明,而且他們也知道拖得時間越長對自己越不利。因為墨莊不斷地有士兵在訓練之中,等墨莊大規模軍隊訓練完畢,自己玩家眾多的優勢就消失殆盡。
逼不得已,教皇與流可決定動真格的了。可是其實這時候已經晚了,因為墨莊軍營中已經前後走出了六百人。這其中的雖然有四百人左右只是簡單的學了一點,只能算是低等的民兵。但是數量造就優勢,而且墨莊不是進攻方,依村的防禦設施而防守,這給了墨莊很大的優勢。
用招兵啟示招來的NPC一般都身強體壯,所以訓練出來的效果也很好,只比自己以前的老兵實力稍微差上一點。
這樣的實力雖然不可能讓墨莊戰勝流可和教皇兩家,但是保住村莊的實力還是有的。
。流可和教皇一共帶去了四千人,由於地形的限制,只能透過分成幾個小隊輪流攻擊的方法攻打墨莊。墨莊內有近兩千人駐守(有百家聯盟其他村莊人)。戰鬥進行毫無藝術,結果也毫無意外。兩方拼殺,教皇和流可在自己死傷了半數人的時候終於死了心。
百家聯盟和流可教皇的聯盟誰也不能將誰至於死地,所以這一次的進攻的結束也代表著臨朐暫時的進入了和平。為了保證這樣的和平,流可、教皇與諸子墨三方簽訂了一紙和平協議。
教皇與流可給諸子墨百兩白銀,作為戰爭賠償。而三方從此不許互相攻擊,違者其餘兩方共同誅之。
百兩白銀當然無以彌補墨莊的損失。兩方共誅之這一條款也看起來相當可笑,本來流可和教皇兩方不就是想誅殺墨莊嗎!
這樣一個可笑的條款最終還是簽訂了下了。因為像這樣的爭鬥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三個人的目標都不侷限於臨朐這一塊小地方。現在一直搞消耗,那等黃巾之亂爆發了,三個聯盟就都無力逐鹿中原了。
於是就這樣臨朐進入了和平發展之中。
PS:明天也就是30號學校斷電斷網,所以現在趕出來~~~~~
第三章 墨莊發展
時間已經來到了光和七年,也就是中平元年184年。遊戲從開始到現在已經過來四個年頭。
遊戲剛開始的一到兩年的時間裡,全國各州的各個地區基本上都有戰亂,因為村莊初建的時候,難免有些利益紛爭。到了後來人們開始意識到要想在黃巾之亂中嶄露頭角,就必須在這幾年的時間了有所發展,實力有一定的積累。正出於這個原因,各地基本上都暫時擱置的紛爭,開始安心發展。
臨朐也是這樣的情況。一年多的紛爭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臨朐乃至全服玩家認識了墨莊,知道了諸子墨。同時墨莊,確切說是墨鎮的地位也得到了承認。
從和平條約簽訂之後,諸子墨就開始安心的發展起墨鎮來。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墨鎮終於有了一定規模。
要說墨鎮這段時間的發展變化,首先要說的墨鎮的第一大工程——城牆的建設。墨鎮城牆建設完全採用石料和青磚,所以堅固程度可想而知。根據墨鎮整體的建設規劃,墨鎮的總體佔地面積要比原來擴大將近一倍,所以城牆必須相應的向外擴。城牆外擴的結果就是建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的增加。單單是城牆的建設,前前後後就耗費了墨莊近八百勞動力將近六個月的時間。
城建的建設數消耗的物資也是巨大的,但是青磚就燒了將近三四十窯。而燒製這些磚窯所消耗的木頭數量之巨大完全超乎想象。城牆外面的邊緣三米左右的位置,都樹立了成排的尖木樁。也多虧墨莊南邊的山上樹很多,而且遊戲裡面的樹木生長要快,否則單是這些木材的消耗就將難住諸子墨。
城牆建設上還要建設箭樓,還要預備上滾木礌石,這些都要消耗不少的人力來完成。本來根據王建的設計,還要建設甕城,但是鑑於建設這樣的城牆已經很勞民傷財了,所以諸子墨決定擱淺了甕城的建設計劃。
等城牆建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