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頁)
爆缸的都有。但是親眼看見和聽到傳說絕對是兩個概念,更何況石磊的爆胎,大家都很清楚,是他在最後一個彎道的時候已經把賽車的機能發揮到極限所致。這樣的效果一出來,就非同凡響了。
由於還要參加頒獎典禮,石磊算是真正的一點兒休息時間都沒有,這邊下了領獎臺,那頭就一路小跑回到維修區,鑽進了雷諾方程式的賽車之中。
全場的觀眾都跟著石磊的屁股後頭為他加油助陣,很多人都在幻想,石磊在雷諾方程式挑戰賽裡,也能像在房車賽裡擁有讓人痴迷的表現。可是也有一部分相對理智的觀眾,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方程式比賽絕對不可能出現漂移之類的純技術動作,更多的,還是比誰的失誤更少。如果是長距離的比賽,還有些車隊策略什麼的,這種短距離的比賽,除了那些擁有兩三個車手的車隊還有點兒策略之外,像是石磊這樣一個人參加比賽的,根本就沒什麼策略可言了。只希望石磊能跑出好點兒的成績就行了。”
這話說的倒是也沒錯,於是聽到這些議論的觀眾也理智了起來,暗暗為石磊鼓勁,希望他能從二十二名發車,追進前十名。這樣其實已經足以充分的說明石磊地技術失誤非常之少了。
二十二輛賽車齊齊亮相,一起停在發車區。等候賽會宣佈暖胎圈的開始。
主席臺上地也不知道是個什麼人,唧唧歪歪說了一大通讓人聽完昏昏欲睡的話,無非就是感謝人民感謝黨,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贊助商。感謝所有參加比賽的車手,真不知道這幫人哪兒就有那麼多感謝致辭,搞得就像是發言人拿了冠軍似的。
終於宣佈比賽正式開始之後,二十二輛車緩慢的紛紛發車。在賽道上呈之字形緩緩前行。這次石磊也沒顯得有什麼特殊地,老老實實的排在最後一位,走著大之字,儘可能的把胎紋磨得平一些。
晴空萬里,大家用的都是硬地胎,全直紋,沒有橫切紋地那種,這種胎能夠獲得最小地摩擦力,獲得最大的前進動力。方程式賽車的胎通常分成三種。硬地胎…………也叫幹胎,雨胎………也叫溼胎,還有一種則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半乾胎。硬地胎全部由直紋構成,跟地面的摩擦力最小,天氣晴朗的時候使用最好。而雨胎則周身橫紋。胎面上的紋路跟我們平時所見的普通車輛的胎更相似一些。通常在雨戰地時候使用,這是由於雨天路滑。輪胎的摩擦力可以有效的增加賽車的抓地力。半乾胎則是半個胎面上是直紋,而另半個胎面上是橫紋。半乾胎使用的最少,多半是在天氣預報有雨,但是在比賽開始之前還沒下下來地情況下使用地。由於國際汽聯現在對於輪胎的使用,是規定一場比賽只能使用同一套胎,而以前,則是允許開始地時候使用幹胎,等到突然下雨了,車手可以選擇更換雨胎的。那會兒基本上很少有聽說半乾胎的概念,因為用不上。可是現在不同了,只能使用同一規格的,所以半乾胎才偶爾能夠聽說被使用。
一圈過後,每輛賽車都老老實實停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石磊也不例外,停在了最後一個位置上。
即便石磊是停在最後一位的,可是全場的大部分觀眾都還是在為他鼓勁,這弄得其他車隊的車手很是鬱悶,心說這比賽不是他一個人在跑吧?就算他才是真正的杆位獲得者,可是我們難道真的就比他差那麼多?
當然,這也只是心裡想想而已,真要說起來,他們對於石磊剛剛那場房車賽上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的,自忖自己也做不到那樣,一般來說,十圈的比賽,杆位發車如果自己不出現重大失誤,想要守住冠軍真的不是什麼難事。像是石磊這樣第三名發車,卻能利用非常規的賽道技術拿到最終的冠軍的,真的是比較少見了。其實最關鍵的地方不在於石磊超過了兩輛車,在任何賽車比賽之中,超車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關鍵在於,那兩名被石磊超越的賽車,並沒有任何的失誤,甚至於,在石磊的激發下,他們發揮的比自己的正常水平還要好,而石磊卻依舊能夠做到最後的冠軍,這種意義就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了。
三盞訊號燈逐一熄滅,比賽正式開始……
比賽的一開始就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混亂,除了前三排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之外,其餘的車手幾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大家都在爭先恐後的想要在比賽開始階段就搶奪一個更好的位置,於是不管發車位置的好壞,都奮勇爭先,一個個加足了油門使勁兒往前衝去。
石磊的反應最奇怪,他最後一位發車,加上杆位被剝奪,按說應該是那個最著急的,卡到比賽開始了應該猛地往前衝才對。
可是在所有觀眾的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