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太女將那軍報袖了起來說道:“快進來。”太醫院醫正王峻急忙進到偏殿裡,還要對太女請安,太女擺手說道:“去給母皇診脈吧”
王峻上前為惠帝診脈,半晌才退到太女身邊,剛要說話,太女說道:“來人,抬我出去,劉尚侍,你帶人在這伺候母皇。”劉侍流著眼淚答應著。侍衛們將太女抬出偏殿,等偏殿的門關上後,太女才問道:“母皇的身體怎麼樣?”
王峻說道:“陛下本有吐血的舊疾,雖然調養著但陛下畢竟春秋已高,一直也沒有大好,現在是受了很大的刺激,才激得吐血了。現在要靜心調養,不能受一點刺激了。”
太女點點頭:“有勞你了,先去開方子吧”王峻躬身退下,自有侍人領下去開方子。這邊太女才拿出剛才袖起來的軍報遞給盧文嘉:“你們也看看吧”盧文嘉急忙接過來和桓修武等人一起觀看,剛看了個開頭,便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桓修武抬頭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太女,忙又低頭去看那軍報。
這份軍報來自大梁的西部邊關,在大梁的西邊,廣袤的草原上自先周之時起,便有匈狄在草原上繁衍生息,因其以放牧為主,難於教化,便被先周人稱為匈狄。而其實這匈狄並非一族,而是由無數小的部落彙集而成,由於以放牧為主,在秋冬萬物凋零的時候,為了生活所迫便有幾家人聚集在一起熬過難熬的冬季,久而久之才有了部落,漸次有了部落的領袖,這樣的領袖被稱為大方。
先周晚期內部紛爭不斷,諸侯割據,而西邊的匈狄卻在逐漸的強大起來,由一些很小的部落慢慢地形成有規模的幾個大部落。而當先週日益衰弱,匈狄出現了一個不世出的人物,這個人就是統一了草原匈狄諸部的阿渥爾大方,而正是從這位阿渥爾大方開始,匈狄在先周的邊境牧草肥碩的地方放牧,在草原最難過的秋冬季節騷擾先周的邊境,掠奪財物和人口,以便讓更多的匈狄安然過冬。
大梁的開國之皇正是因為匈狄不斷的侵犯先周邊境,才被派往大梁這個地方駐守一方,以確保先周西部邊陲的安寧。隨著先周逐步地分裂瓦解,最終大梁這個西部的諸侯國建國稱帝,當時的大梁最主要的外部威脅就是西部草原上的阿渥爾大方及她的後裔,然而與許多的個人魅力極強的英雌一樣,阿渥爾活著的時候統治和掌控著草原,她的後世女嗣卻沒有她的能力和手段,在她死後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裡,草原便再一次分崩離析了。在之後草原上不斷的分裂整合,慢慢形成了現在比較穩定的禺氐,硏種,封羊,拂涅,越西,龕谷,先領,鐵利八個大部落,被大梁稱為匈狄八部。
這八個部落都稱自己為阿渥爾大方的後嗣,在她們之間也是紛爭不斷,但是對於大梁她們卻出奇的統一步調,那就是在秋冬之季的劫掠,大梁就好像這些部落的後菜園子,沒吃的時候一定要來翻一遍地找點吃食的。大梁以前比較繁榮的時候,也沒有能力問鼎天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西部匈狄了,而在大梁羸弱的時候,雖有一些國家和大梁會有些糾纏,但是終沒有滅了大梁的原因,也在這西部匈狄的身上,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誰也不願意在滅大梁的同時馬上對抗這股從西部刮來的狂野旋風。而大梁作為自先周以來一直守護邊陲的國家,也形成了一套對付匈狄的辦法。
從大梁和匈狄的邊境開始一路有六道主關,分別置有烽火臺,一旦匈狄犯境便有烽火為號,其它的關鎮看見烽火基本就可以堅壁清野,讓損失降到最低。這六道重關的最後一關就是宜城,而宜城之後就是雍京,有大梁的陛下在後面撐著,前方的將士哪有不用命的呢?
而在春夏萬物復甦之時,當匈狄在大梁的邊境放牧,大梁邊關的守軍便會出兵騷擾。匈狄人皆可兵,上馬時兵下馬為民,騎射的功夫個個了得,對大梁的騷擾都是悍然以對,不過大梁這樣做還是取得了一些戰果,主要就是有效地控制住了匈狄的人口,在春夏的騷擾中死去的匈狄大多為婦孺,秋冬餓死的也是這些人,使得即便有強大騎兵戰力的匈狄一直不能進一步地擴大。
原本惠帝和太女的主意是等北方佔領區的一切走上正軌,軍事基地的軍備裝備了和北蘇對峙的北關之後,才轉而將西關這邊的軍備跟上,這樣做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和匈狄相抗,大約有點麻木了。
這次在春季進攻大梁,其實已經有悖她們平日的舉動,不過這樣的事情在以前也發生過,只不過一般來說這樣的反常舉動只是對大梁的一種威懾,還有就是為了保護匈狄地放牧,大梁的西部邊關也會適時作出反應,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這個季節的匈狄和大梁就像兩個孩子一般,你打我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