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襦裙,上面是大紅的短襦,下著淺粉長裙,佩披帛。煙霞給她梳了雙髻丫,先將發收攏於頂,然後分兩股向上各紮成一個小髻,又在髻上飾了珠翠花鈿,很是水嫩可愛。
拜年互賀新春更是免不了的,有趣的是,因為阿耶是地方長官,來拜訪的人實在是多,時間不夠,
蘇亶本人不能親自前往,就讓家中僕人拿著自己的名片去往別人家,也算是拜年了。
蘇子佩暗暗偷笑,阿耶也會偷懶哎。明明是在家裡和他們玩樂,卻硬要對外作出一副我很忙的樣子。不過她也不想阿耶出去應酬啊,這幾天阿耶在家給他們講典故說故事,很是有趣呢。蘇亶年少就透過科舉入朝堂,之後又在外地任職,見識也算豐富,他說的事,很多都能引經據典、聯絡事實,加上他的聲音溫潤和煦,讓人很是享受。
這幾天的親子互動,讓少年老成的大哥也頗展露了些孩子心性,一心想要在父親大人面前表現,和現代的想得到家長表揚的孩子如出一轍。而蘇珉,對父親所說的那些名川大山很是嚮往,大眼睛裡滿是渴望,不過,他最喜(霸氣書庫…提供下載)歡聽得還是父親說的有關二叔的事。大姊蘇子衿這幾日小臉也一直是粉撲撲的,看著父親的眼裡滿是孺慕,偶爾父親的一句誇讚一個笑臉,都能讓她欣喜半天。
蘇子佩看在眼裡,忍不住感慨。果然啊,哪朝哪代,親自互動都是必不可少的啊。而她仗著年齡最小,總是霸佔父親懷裡的最佳位置,每每這個時候,蘇珉都對她怒目而視,而蘇子佩則是得意地朝他做鬼臉,哼,氣死你!讓你拿毛毛蟲嚇我!
我又來了我是註解的分割線
【注1】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注2】唐朝的春節假日和我們現在一樣,也是七天。而且唐朝法定假日多,春節安排也比我們合理……當時春節雖然也是隻放七天假,但人家是按〃元正前後各三日〃放的。也就是說,以大年初一為中心,初一之前放假三天,初一之後放假三天,加上初一,剛好七天假。(其實回唐朝還是不錯的啦……適合愛吃又容易胖得姑娘啊……)
【注3】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績〃),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漢族,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並稱。後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這裡的李績,也就是徐氏的三堂兄,蘇子佩的堂舅舅。不過這個時候,她還不知道她有個歷史名人的舅舅呢……
【注4】蘇綽(498年…546年),字令綽,西魏京兆武功人(今陝西武功附近),漢族。北周、隋朝大臣蘇威之父。
【注5】唐代一般人等對皇帝的當面稱呼,較流行的有〃聖人〃〃主上〃〃大家(皇帝身邊人用,大臣一般不用)〃等,傳統的〃陛下〃當然也可以使用。至於〃皇上〃這個穿越流行詞,在唐代似乎是一個書面用語,沒看到活人這樣當面稱呼皇帝的例子。〃萬歲〃則是群眾情緒激動時給皇帝拍馬屁用的,日常並不把這個詞當作一種稱謂。
【圖】師傅來報道
貞觀元年已過。蘇子佩也是徹底認可了現在的身份和家人。
過了年,蘇珉便同兄長一起入了當地的學堂。方先生的學生就只剩下兩位小姐了。
方先生也是個明白人,知道這樣的大戶對於子女的要求也是嚴格的,所以教授的時候也算是盡心盡力。
上午,蘇子佩和阿姊一起上課,現在姐妹倆的課程進度已經差不多了。倒不是說蘇子佩怎麼聰穎,只是現在每日阿姊都有女紅課和書畫課,所以方先生這裡的課進度就緩了下來。
蘇子佩去看過她阿姊上書畫課,一位比方先生年紀再大些的老先生。在這個三十來歲就能稱老夫的時代,說他是老先生一點都不過分。聽說是什麼派的傳人,拽得很,她阿耶請了好幾趟才勉為其難地到她家來做西席先生,教授書畫。阿姊是每天下午的課,而大哥二哥白天在學堂,則是每日用過晚膳以後再去上書畫課。
在這個注重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時代,她阿耶就是個表率啊,禮、樂、射、御、書、數,就算不是樣樣精通,那起碼也得懂個皮毛啊。
加之唐朝又是各民族文化大交融的時候,無論是印度的佛教還是中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