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2/4 頁)
的兵士們無一傷亡,全部落在了城頭上。隨後,諸葛亮又提出了第二步演示方案,增加同時在繩索上滑行地兵士數量,以檢驗錨鉤釘入箭樓後有多大的承重強度。因為在實戰中,不可能一個一個兵士地向城頭滑行,在保證兵士落地後不相互擠壓和錨鉤不脫出的情況下,繩索上能夠同時滑行的兵士自然是越多越好。
第二步演示開始前,工匠們在繩索的下方用魚網布置了一道安全網,以免錨鉤突然脫出,兵士們摔落地面而受傷。同時,王輝又指派一名工匠盯緊釘在箭樓上的錨鉤,一旦發現有鬆動跡象,立即向這邊打旗語,停止演示。
很快,第二步演示也圓滿結束了。在錨鉤鬆動前,繩索上最多可以同時滑行四名兵士。這些兵士每人相隔十餘米,前一人落在城頭上後,剛一走開,後面的兵士隨即也落在城頭上,剛好達到最理想的時間差。
……
火龍與雷龍的實地演示,為日後加以改進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現場資料。在往城內走的路上,諸葛亮就向李湛提出了雷龍改進的初步設想,主要在替換繩索和加裝鐵甲這兩方面。
按照諸葛亮的想法,錨鉤後面接粗麻繩太容易被守城敵軍砍斷,應該接上鐵索才行。而鐵索由於重量較大,在錨鉤噴射的過程中會使飛出去的力量減弱,直接影響到錨鉤釘入箭樓的深度。因此,只適合在接近城頭的部分替換成鐵索。這樣一來,既可以防止繩索被敵軍砍斷,同時又使繩索的總重量沒有太大的增加。
而表面加裝鐵甲則是為了防止敵軍火攻,這一點對於近戰的火龍更為迫切。伏龍的結構完全由木材組裝,對火極為敏感,如果敵軍使用火箭攻擊,很容易就會將伏龍燒燬。在伏龍的正面加裝鐵甲後,可以有效地防止敵軍的火箭襲擊,只是這樣一來對於伏龍的重量影響較大,更加不利於長途行軍。
諸葛亮的這個顧慮不無道理。加裝鐵甲,可以使伏龍的生存機率大為提高,可卻難在平時的行軍上。沒有加裝鐵甲的伏龍尚需要牲畜和人力共同推進,一旦加裝了鐵甲,其笨重程度可想而知。
一直凝眉深思的劉這時接道:
“我有一個設想,早在伏龍剛剛完工時就已經在構畫,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李湛連忙問道:
“哦?劉師傅有什麼設想,快說出來聽聽。”
劉道:
“我的想法就是將伏龍分成三個部分。行軍的時候,由於三個部分都安裝有滾輪,只需要三五名兵士就可以推動。攻城的時候,再將三個部分組裝到一起,成為此時的攻擊狀態。”
李湛想了想,道:
“這個想法確實很好。不過,對於裝配精度的要求會非常高,伏龍是一種非常高大的攻城武器,組裝時稍有偏差,就有可能造成倒塌等意外事故。”
劉點頭道:
“確實是這樣的。正因為如此,我才會一直將這個設想埋在心底,而沒有急著說出來。既然諸葛兄弟已經提出了加裝鐵甲的建議,我想下一步我們就應該合力將組裝的設計思路儘快完善,以便伏龍能夠更好地滿足日後使用需要。”
諸葛亮笑道:
“劉兄的設想如此絕妙,我等豈能不合力將它實現?只是不知城主大人何時會用到伏龍,我們也好做到心中有數。”
現在擺在炎黃城眼前的,就是對日韓兩國玩家的國戰。伏龍第一次出現的戰場,自然也就是這兩個國家中任一國家的領地上。李湛在心中綜合考量了一下自己目前所掌握的各方面情報,對二人回道:“最遲也要在七天之內。”
紛起-英雄--霸王大陸
第296節 鏢局
葛亮回身對劉和王輝二人道:
“時間很緊迫啊,如此看來,我們必須加緊研製才行,必須在七天之內將組裝的設計完成。”
劉與王輝二人紛紛點頭。隨後三人即與李湛告辭,前往攻城武器廠,爭分奪秒進行伏龍的組裝研究去了。
東城門這邊由若妍調派了幾名建築者,進行實地演示後的修復工作。城牆上的火燒痕跡和箭樓上被錨鉤穿刺的孔洞對於城牆的整體耐久來講,並沒有太大損傷。不過出於美觀的角度來講,修復的工作還是很有必要的。
……
李湛與管仲一起回到會客大廳,將手上的各種政務卷宗全部交給管仲,同時把縣令的印綬也一併交給他,而自己則將太守程原的親筆任命信妥善保管下來;這就完成了縣令職位的繼任過程。
管仲在遊戲中的性格設計,是一個心智敏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