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第4/4 頁)
卷:縱橫天界(完結篇)第七百三十五章 得道成仙
至於清心寡慾、摒絕聲色、看破名利等項,已經沉溺於各種慾望之中的武則天,卻始終無法做到,所謂到了迷途難返的地步。
武則天為著酬謝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風凰臺,建造了一座雄偉的會仙館,作為何仙姑講道弘法之處。
何仙姑在講道之餘,常坐在館前的石階上,剝食一種圓形的仙果,並且隨手將果核四下拋去。
後來,會仙館的四周長出一株株荔枝樹,結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綠的青皮荔枝,人們稱為“鳳凰臺上,荔枝掛綠”。
何仙姑還題了一首《鳳凰臺》的詩:“鳳凰雲母似天花,煉作芙蓉白雲芽;笑煞狂徒無主張,更從何處覓丹砂。”
這首詩表面是寫鳳凰臺,實際上詩裡晴藏著服食求道的真諦——服食雲母的方法。
人們從何仙姑服食修煉的特點,說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據她講道說法的思想內容,把她歸於佛教弟子。
實際上,何仙姑可以說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
凡間的佛道,豈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靈感頓至,寫下了一道《題麻姑峰》的詩:“麻姑笑我戀塵囂,一隔仙凡道路遙;飛去滄州弄明月,倒騎黃鶴聽吹簫。”
這首充滿仙韻的詩,似乎暗含著某種預兆。
果然,唐中宗景龍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歲的何仙姑坐在鳳凰臺上,仰望著蒼遠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見鐵柺李站在遠處的雲端,舞動著他的鐵柺,似乎是在招呼她。
不知不覺中,何仙姑的身體像綵鳳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隨著鐵柺李而去。
她腳上的一隻珠鞋,這時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墜落的地方,忽然出現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陣陣異香撲鼻,四周井欄的形狀恰似一隻弓鞋的模樣。
當地的人們,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廟,日日香火鼎盛。因為那水井裡的水,不但清涼解渴,而且能治癒各種頑疾,因而為遠近人們津津樂道。
何仙姑白日飛昇,得道成仙,從而成為八仙中惟一的紅粉,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局面。
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間的疾苦,經常在南方一帶,行雲布雨,消除疫災,解救苦難。
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幫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禱,她就能像“及時雨”一樣趕到,給予人們以神奇的力量。
唐玄宗天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