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貪汙被貶為吏部侍郎,為官者,清廉都做不到,怎麼能算賢人呢?”眾人紛紛附和,說是啊,大宣廟堂人才濟濟,何愁找不到一個首輔,何必要舉薦梁業年?
範安聽著並不說話,只問:“眾人若覺得梁業年不配首輔之尊,不如說出個人來,只要合理,我就聽大家的。”
眾人面面相覷,內閣首輔,百官之首,三品以下的官員不能舉薦。資歷太淺的不能舉薦,跟御史臺不對盤的更不能舉薦,能入眼選擇的,五個指頭數得過來。眾人商議了半天,選出了一個人:方縉,這人是開國功臣方經成的獨子,身任殿閣二品大學士,有極好的政務能力,又是國子監祭酒,才華出眾,最重要的是這人以前當年御史臺的監察御史,與御史臺關係不錯。
範安聽了笑了,說好的,那就舉薦此人。
次日御史臺言官聯名上書,舉薦方縉為內閣首輔。許是方縉朝中人緣太好,這次舉薦竟沒有受到什麼人的反對。劉熙病重,此時急需人來輔政,竟在當天就下了旨意,令方縉入閣暫接內輔之職。
但方縉雖是個人才,與內閣眾輔官情誼卻不深,乍然入閣,人人排擠,沒人聽他的,首輔之位如同空設,方縉也覺察到了,好在他年事已高,生性淡泊,一下便想通了,於是才任了不到十天的的內閣首輔,突然生了一場大病,寫了一封感天動地的辭呈之後,主動請辭,繼續回國子監當講師去了。
這發展出人意料,御史臺一眾言官指責方縉生性太軟弱,還沒開始就先打了退堂鼓,簡直丟光了御史臺的臉。範安倒是從容鎮定,說你們看到了,還想舉薦什麼人,儘可再試試。
果然,眾人商議了一個下午,又篩出了一個人選:周畢公,此人官至太保,戶部尚書,翰林大學士,才華人品都可靠。
御史臺覺得這人可靠,劉熙也這麼覺得,於是一旨聖意,又令周畢公暫接首輔之職。
周畢公同方縉一樣,剛入閣便受到各方排擠,好在他生性倔強,不是個好惹的人物,與一眾內閣輔官死磕了半月之後,竟然罷掉了三個內閣侍郎的官。他原來想借此舉豎一豎威風,不想他前腳罷了人家的官,後腳就有人狀告他貪汙賦稅,一紙直接告到了聖上跟前,證據確鑿,板上釘釘。劉熙大怒,著令刑部審查,次日便罷了周畢公的官職。
周大人入獄的訊息傳來,眾人都驚了,這真是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要想在內閣這塊寶地上栽一棵別家的草,簡直比登天還難阿。
範這在官廳裡喝著茶,說你們還想舉薦誰?
眾人面面相覷,想說還是聽大人你的吧。但終究還有幾個不肯死心的,又舉薦了一個:曹敏文。這人以前是文華殿大學士,是內閣四輔官之一,十年前因為得罪了梁業年,被貶到戶部任左計相。
範安聽了這個建議,說這個人還行,可以試試。
但萬萬沒想到,御史臺舉薦的奏章才遞交上去,劉熙甚至還沒來得及看一眼,突從曹府傳來訊息,說曹大人昨天夜裡暴病死了!
這好死不死的節骨眼上,曹敏文竟然死了,而且死因不明,大理寺受命偵查,得出結論是被人毒殺,一時激起千層浪,這浪太大,澆了眾人一身,令人從心底生出可怕的寒氣。
範安還是淡定從容著,他倚在桌案後的梨花大椅上,執手抽了一口煙,說要麼還是舉薦梁業年吧,內閣這些人,只服他。
眾人面面相覷,有幾個不服氣的站起來說話,吱吱喏喏地表示反對。範安掃了一眼,冷冷一句話就令眾人閉了嘴:“你們誰反對梁業年擔任內閣首輔,我就舉薦誰去任內閣首輔。”
反對是需要成本的,之前舉薦過的三人,沒一個落得好下場,沒那金鋼鑽,誰那不敢碰那瓷器活,到時摔的可不是一件花瓶,而是自己的性命。
眾言官沉默良久,說既然如此,就聽大人的吧。
75譚尋
說服了門下這幫言官;次日御史臺聯名上書;馬不停蹄地舉薦梁業年重任內閣首輔。
鄭康聽聞此訊息,氣得一掌拍碎了桌几:範安才娶了他的女兒;婚禮的鞭炮聲都沒消散乾淨;這人的胳膊肘這麼快就要往外拐了?!他次日下朝攔住了範安;在洪武門前拽著他要朝他討個說法。
兩人拉扯的功夫,內閣幾個輔官侍郎也圍了過來。範安四掃了一眼;義正嚴詡詞地推開了鄭康;說蘭臺舉薦梁大人;是因為梁大人資深賢德。此間多事之秋;內閣群龍無首;我雖娶了大人的千金,但滿朝之中能勝任首輔之職的只有梁大人。我總不能為了一已之私耽誤了江山社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