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尚輕,但卻能治得戶部兩年有餘,期間差錯較少,幾近不曾。微臣覺得,此事交與柳大人,乃是一計萬全之策。”
皇帝聽罷,不怒反笑,“你如此道來,朕若不欽點柳尚書,便治不得災了?”
李侍郎跪在殿下,沉聲道:“陛下聖明。”
皇帝思略片刻,似乎亦覺此行甚妥。目光便挪轉了過去。“柳愛卿,你意下如何?”
滿朝文武,都順著皇帝的目光瞧去。
那人雖著一身青墨色官服,看起來與旁人無異。而眉目之間卻絕倫清秀,段非常人家能夠比擬。皇帝言罷,他便邁步上前,來至李侍郎身旁,行跪拜禮,伏地而道:“——此事,臣無異議,一切請陛下定奪。”
皇帝略略皺眉,“朕前陣聽說,柳愛卿身子不妥,而今痊癒不久,便出任此行。吃得消麼?”
朝臣聽皇帝如此直接,暗暗腹誹。
“謝陛下關心,臣已無大礙。”
皇帝便點了頭,“既你已此說,那麼朕便準了。”
“陛下且慢——”
柳斷笛聽得此聲不由一楞。似乎察覺什麼,臉色大變。
爾後只瞧四皇子踱步邁上正殿,行禮後便道:“陛下,兒臣早聞此次災勢頗重,亦想走訪一番,安得籌南一片民心。”
皇帝思索一陣,眉頭蹙的更緊了。此次欽差,並非往昔走訪一番便能作罷。而是直接關係到百姓與朝廷,況且災情尚未平復,險情再覆之事也常有發生,人命關天,豈能兒戲?皇帝打量著殿下的四兒子,無論親寵,左右都是親生骨肉,說心裡話,定是難以捨得。
見皇帝不表態,四皇子似乎摸透父親的心思,連忙接著道:“兒臣雖是皇子,卻也並非不學無數,兒臣以皇家之名,欽賑災區,想必也能夠安撫些許情緒了。‘平則平天下,安則安民心’之志,向來並非枉談,請陛下以百姓為重,以天下為重。”
皇帝撫著額頭,終是點頭准許:“江山社稷,有爾等皇子,也不枉朕一片苦心,準。”
“謝陛下謬讚。”
四皇子埋首下去,行了謝禮。
“平身罷。”
殿內出奇地靜。卯時將過,隱約傳來宮外雞人敲更聲。司禮監揚起嗓子尖聲道:“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無人響應。司禮監宣過‘退朝’後,皇帝便起身入了正寧宮的偏屏;身後朝臣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也退下了。皇帝平時為人親厚,很少刁難臣子,今日怕是真的怒極,不然斷不會背了往日風範。退了朝,不少大臣都暗自吁氣,唯恐一個不留神兒,將自己親手送上斷頭臺。不少人亦是頗有幸災樂禍之意,等柳斷笛出醜的人,絕不在少數。
出了正殿,才覺冷風颳得刺骨。此季辰時尚還未聞曦雲,掩掩淡赤與素白交織在拂曉天際。延外的宮人手中點提油燈,燈芯將要燃盡,濃風肆虐微稀蠟苗,恐是要滅了。
正寧宮廊下,儼然而砌的臺階,每階高不過五黍許。於日日早朝的官人來說便是習以為常。正數九十五階,顯是根據‘九五至尊’由來。中間餘出來約有十來丈,旁道些窄,通常早朝便是從旁道列隊而入殿內,若是差意踱錯了正階,便是大不敬之罪。
柳斷笛走在最後,平日走來輕鬆的路今日反倒頗有不順。不過他也不急於隨波逐流,只是慢慢跟在後面。不少人忙著上去阿諛奉承,湊在柳斷笛身旁言喧個不停。好不容易將人打發走,四皇子便瞅了時機貼過來,碰巧聽到柳斷笛壓低聲音低咳一陣。
四皇子皺皺眉,“不是都好全了麼,你這又是怎麼了?”
柳斷笛停歇了咳嗽,剛要行禮,卻被四皇子一伸手攔下來:“得了得了,你我之間不必使得這個調調。”
柳斷笛望他一眼,也不答話,只是自顧自地走路。四皇子趕忙跟上去追道:“你今日怎麼了?不舒服麼?”
柳斷笛停了腳步站在原地,半晌才擠出一句:“皇帝欽點,派我去籌南賑災,你跟著瞎湊甚麼熱鬧。”
四皇子一聽便笑了,“原來是這事,我還道甚麼呢。怎地,我請旨跟你一同辦事,你不高興?”
“古人長雲‘清者自清’,到你這兒卻是反著來了。”柳斷笛道。
“清者自清尚還不知,但這‘秋花遮暮屏風燦,留與閒人聽一弦。’的理兒,自然還是懂得。”
柳斷笛盯他一會兒,不由放緩語氣:“……真是歪理。去那險僻之地,又怎比得上京城安逸。”
四皇子絲毫不介意,只是一笑而過。然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