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些日子氣色不錯,見到李承勳後皺眉問道:“太子,你突然去洛陽做什麼?”
李承勳道:“回父皇,兒臣曾得汝陽郡王搭救,受他恩惠。這次忽然聽說他病重,想著洛陽離得遠,往後怕沒有機會去探望,故而才匆匆趕去洛陽探視汝陽郡王。”
汝陽郡王便是雲陽的父親雲煒之。
皇帝在宮中的訊息並不靈通,對李承勳的話也是不加懷疑,他聽了李承勳的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嘆了口氣道:“煒之病了啊!也是,他比朕還年長四歲,我們都老嘍……”
言語間,是對年華易逝的感慨。
李承勳聽後忙道:“汝陽郡王的身體還硬朗,兒臣到洛陽探望時已經好了許多。父皇無需太過掛念。”
皇帝以為李承勳是在安慰自己,聽了這話苦笑了一下,之後說道:“太子你即將登基,不能再這麼魯莽。今後江山社稷都在你肩上,怎麼能說走就走……”
“父皇教訓的是,兒臣知錯了。”李承勳恭敬地回道。
皇帝之後又問了洛陽現在如何,自當年杜預叛亂,皇帝倉皇逃回長安,便再沒有去過洛陽。皇帝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經不起折騰,無法出遠門。東都繁華,洛水浩淼,天津索橋,皇帝此生怕是都不得再見了。
李承勳一一回著,並將從洛陽到長安一路的見聞稟明皇帝。
河南道免了三年的稅賦,又免去南逃百姓的罪過,陸陸續續有百姓從南邊回家。江南的稻米豐收,莫翟在西北又大搓了突厥的銳氣,自衛王的叛亂平定之後,朝內外諸事漸入正軌。
皇帝聽了這些,欣慰的說道:“這樣就好,等你登基之後,再把四部書與唐典修好,朕也有面目去見列祖列宗了。”
“兒臣遵命。”
但凡治世,不但要有武功,也需文治。整理和編集歷代典籍一直是“文治”的首選。大唐立國已近百年,修書之事從太宗朝開始,到了如今,仍然斷斷續續不成體例。要說太宗朝修的那些書已經粲然必備,但是分類不成體系,再加上幾次宮變,有些府庫受累,有些地方被監守自盜,四部書因此一直沒有修成。
而唐典,則是效仿《周禮》編纂的典制纂集,著述自中央到地方的機構建置、官吏任用與歷史沿革。自武后時籌備編纂,至今還是零零散散。
皇帝將這兩件事託付給李承勳,是對他期許極深,信他可以完成祖上未完成之大任,成盛世偉業。
皇帝與李承勳又說了會兒話就累了,李承勳服侍皇帝用完藥,便依皇帝的命令退下。
離開了大明宮回到東宮,霓裳、小高和雲陽正在元德門外等著。
霓裳看到李承勳從遠處走來,立刻跑上去摟住李承勳撒嬌道:“七嬸你怎麼才回來,我都站累了。”
李承勳笑了笑,說道:“與父皇多說了會兒話。”
“怎麼樣?皇上信了嗎?”雲陽問道。
李承勳還未開口,霓裳已經搶著說道:“七叔你放心,七嬸現在說謊的功夫爐火純青,一定沒問題的。”
雲陽此時已經走到李承勳面前,他伸手將霓裳那隻摟著著李承勳的胳膊忽然拿下,然後將李承勳攬到身邊。
這一切太快,霓裳根本沒反應過來,李承勳就離開了自己。
“七叔!”霓裳不滿的朝雲陽吼道。
雲陽對霓裳溫柔的笑道:“霓裳,你該回家讀書了。”
霓裳沒想到雲陽這麼無恥,不但明目張膽把李承勳從自己身邊搶走,還要趕自己回家。
“七嬸……”霓裳委屈的看著李承勳,“七嬸,我想在宮裡玩一會兒……”
李承勳轉頭看著有些不高興的雲陽,知道霓裳長大了,故而云陽不喜歡他們兩人太親近。
連自己的親侄女的醋都吃,這人真是沒救了。
“你七叔說的對。”李承勳笑著說道,“來長安之前,你祖母可是叮囑過我跟你七叔,一定要好好督促你讀書……”
霓裳聽到此處,已是明白李承勳和雲陽是一個鼻孔出氣,生氣的說道:“枉我一直以為你對我好,原來你跟我七叔是一丘之‘各’!”
雲陽聽霓裳把一丘之貉都讀錯了,皺眉對她說道:“這麼大了還唸錯字,小高你把她快送回雲府,別在這丟人……”
小高上前笑呵呵的想把霓裳帶走,霓裳見狀更生氣了,張口便罵道:“不要臉!狗男男!過河拆橋,過橋抽板,吃飽了就罵廚子!我就沒見過你們這麼不要臉的!我就不該幫你們倆私奔!現在趕我走,不就是又想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