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帶著北岄國的人離開時冷冷的對他說的那句話:“沒想到蒼炎國的皇家獵場這麼不一般,不僅要獵動物還要切磋武藝啊,不過陛下沒有交代要點到為止吧,否則也就不會還自己也這麼狼狽了。”
賢與元賀等人已經等在那裡,見到赫連羽的到來,幾人彎身行禮。急切想知道結果的赫連羽道聲免禮,便要求刑部侍郎將勘查的結果道來。
“……從刺客的衣著飾品中並不能看出刺客的身份,而但微臣會畫出他們的相貌再去張榜查詢的。在皇上身邊的那三個侍衛至今下落不明。微臣也會繼續派人尋找的。至此勘察中微臣發現最大的線索是這兩樣東西。”說完大體情況,刑部侍郎將一個放有兩支箭的托盤呈給赫連羽。
赫連羽翻弄了一下兩支箭並沒有看出有什麼特別之處。“不知愛卿你有何發現?”
“請皇上看著兩隻箭的箭尾處,它們分別刻有宏王府和寧王府的標誌,而這兩支箭都是在案發現場發現的。”
聽到刑部侍郎趙騫的話,赫連羽心中一驚。“不可能,皇弟他為了朕身受重傷,這件事情怎麼會與他有關!”
“皇上,少安毋躁。這些武器並不能說明事情就是寧王爺和宏王爺做的。畢竟兩位王爺一定不會疏忽到用有著自己標記的武器去做這麼大的事情。這兩件武器說明的是有人想要離間皇上和王爺們之間的關係。”張賢說道,“況且正像皇上您所說的那樣,王爺不會用一個計謀將自己傷得那麼重的。”
聽到張賢的話,赫連羽心中平靜下來,點頭同意道:“愛卿說的有理。看來趙愛卿你找來的線索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啊。”
“但是兩把箭並沒有在一個地方發現。在刺殺皇上一個人的地方,我們找到的箭都是寧王府的標誌,而射傷寧王爺的箭都是宏王府的。罪犯應該不會在兩個地方用不同的箭。而且既然大家能想到罪犯不會用表明自己的身份的武器來做兇器,但是若是敵人狡詐,正好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那麼我們輕易排除他們的嫌疑豈不是太草率了!”趙騫不服氣地說道。
“難道趙大人是在懷疑兩位是反叛之人嗎!尤其是寧王他為了救皇上現在還昏迷不醒,你現在就在這裡汙衊他。而且趙大人你這麼急著挑撥,是不是你參與了張大人推測出的那個陰謀?!”
元賀的話顯然惹惱了趙騫。“元將軍你!我趙騫一片忠心日月可鑑,將軍怎可在皇上面前如此汙衊下官!”
“汙衊?本將軍沒有興趣做你們文官弄得那些勾心鬥角的事,只是就是論事而已。即使按照你趙騫的話,有嫌疑的只有宏王爺一個人。寧王從去邊玉國使者一邊幫忙到救皇上都有人見到,但是宏王爺就不同了,那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麼!”元賀冷笑著說道。
“你作為寧王爺的親孃舅自然為自己的外甥開脫,但是不見蹤影的那幾個侍衛可都是寧王爺的人,這你又怎麼說!”
眼看兩人就要在這御書房裡吵起來,赫連羽有些頭疼的揉了揉太陽穴。
張賢看到赫連羽的動作明白是時候說話了:“兩位大人,這可是御書房,不得在此喧譁!這些事情皇上自有公斷。”聽到這位朝堂上德高望重的老人開口,兩人也不再爭吵。
見張賢開口了,赫連羽舒了口氣問道:“張愛卿不知道你對這件事有什麼見解?”他相信這位一直幫助自己的老人也會在這裡為自己解圍的。在這件事上他是萬分不願意相信自己兄弟會做出這樣的事。
“皇上,以微臣之見,這件事並不單純。我們當務之急不是懷疑自己人,而應該儘快查出真兇。當然,應有的警惕也不能放鬆。皇上,我們大可先現加強皇上身邊的護衛,抓緊去追捕刺客。畢竟保證您的安全才是當務之急。兩位王爺是要調查,但是調查的也不應該只是他們,所有參與過狩獵大會的官員都要接受調查,才能保證公平,也最有可能避免出現漏網之魚。”張賢娓娓道來,說出他的看法,此時也沒有人有異議。
“就按張愛卿說的辦把,朕累了,有什麼事明天再稟來。”說著,赫連羽已經不想再呆在這裡起身離去。
“恭送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作者有話要說:
☆、內憂外患
夜幕下最容易掩蓋罪惡,在黑暗中陰謀悄悄的進行著。
仍是那個“不夜城”的密室中,張賢和赫連翰相對而坐,兩人的神態各不相同。張賢皺著眉頭,緊繃著臉。而赫連翰雖有不甘,仍是畢恭畢敬地聽著張賢的教訓。
“你怎麼能這麼魯莽!本來好好的計劃就這麼讓你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