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出來一罈酒,揭開封蓋,深吸一口氣聞了聞。
“嗯……好酒啊!趁著戰事未開,烽煙未起,先來三碗,好極好極。”
作者有話要說:看出來了吧,要有好戲看咯~~
16、第十五章
16、第十五章 。。。
後人所撰《結羅傳》中記載:無論弓幹為何種材料,弓胚做好後,需得置於室內梁閣高處,在其下方放置大小適宜一火爐,用火烘烤之。短則十天,長則兩三月,使其水分乾透,方可取下,上牛筋、膠與漆。如此歷經烘烤,造出來的弓,柔韌堅固,質量上乘。若不等烘乾,就將弓幹拿來使用,弓不耐用,日後容易鬆解。
造好的良弓還需以火養之:最忌諱梅雨季節,切忌置放在屋內潮溼陰暗之處,每當黴雨天氣來臨,將士應在家中或營房裡設定烘櫥或烘箱,用炭火在下面烘熱,上端架弓,慢慢烘烤,從而排除水分。
以降雙國西南三郡為例,此地梅雨季節到來時,先南後北。夙河之南穀雨時節,泗水縣小滿,楙月谷六月下旬,射月谷七月初,梅雨依次杳然而至。越往南,到了沉碧國內,毗鄰夙河的涼玦縣黴氣最重。
適逢梅雨季節,每日都需烘烤一時半刻。兵卒們沒有烘櫥、烘箱可用,可將弓安放於灶頭煙突上。對弓箭怠於養護者,殊不知,稍一疏忽,弓會腐朽鬆解,箭會彎曲頹委……
絳雙國,天佑二十一年,七月月初,結羅為楙月谷精心準備的,正是兩百支僅經過八日烘烤的竹弓。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制弓的其中一個環節少了一日功夫,便大大不同了。然而,其中差異,非高人絕難覺察一二。
望山命人開啟城門,帶著親隨十名兵卒,策馬來到楙月谷五百兵卒面前。
他拍馬往眾人面前一立,不看那領頭之人,只道:“可有發弓嗇夫在此啊?”
一人站出佇列,是個寬額長臉的漢子,揹著一副弓箭,拱手道:“小人便是,大人可是要我試弓?”
望山心說,這楙月谷縣令臉皮當真厚實,不但訛人良弓,還把發弓嗇夫派了來,讓專業人士為他把關,將這訛人的勾當可謂做得極其認真,倒令人哭笑不得。
他下巴一抬,笑道:“用不著你,你且隨意選一把來。”
發弓嗇夫有些不解,瞅著領頭之人未有阻攔,便下得馬來,走到裝載著兩百支竹弓的板車跟前,皺著眉頭挑挑揀揀。不消一會,伸手拿起其中幾把都墊了墊手,輕輕撥弄了弓弦,最後手中留下一把。
望山衝他伸伸手,“喏,就試你手中這個。”
發弓嗇夫笑眯著眼遞過去,心裡琢磨著,自己故意選出弦力較為鬆弛的一個,且看他能射出多遠吧。
只見得望山眉眼帶笑,左手拿弓,右手搭箭,大氣不出一聲,伸手一下,便扯滿了弓,叫一聲:“著!”
眾人只聽箭破風而來,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
這一箭直直掃過發弓嗇夫頭頂飛過,噌一下正中五十步外灌木枝頭。
“呵……”楙月谷兵卒皆倒吸冷氣。
那領頭之人趕忙對驚呆了的發弓嗇夫擺擺手,向望山拱手笑道:“大人好技藝,在下佩服佩服!”
言罷,立刻招呼眾人將兩百良弓拖了過去,喊了聲“多謝多謝”,唯恐望山反悔似的,頭也不回地帶著人策馬離開。
看著那滾滾煙塵,望山一撇嘴,心裡暗笑:客氣什麼,這利息……很快就會收回來了。
一轉身,仰起頭來,看到抱著睿兒站立在城牆之上的結羅,望山抿嘴一笑,恰如看到了到隱藏在雲層後的繾綣春色,滿目皆是破雲而出的似水韶光。
天與地,一時間,彷彿都溫潤柔和了。
五日後的深夜,結羅在膝蓋上鋪上牛皮墊子,手握著木銼,合著香灰,打磨著做好的牛角扳指。
正是前些日子,他許給望山的那枚扳指。
聽說,三殿下這兩日就要抵達射月谷,結羅心裡打鼓。這池渾水趟是趟了,但不可行走更深,他思量著早些把應下的活計做完,也好儘快辭別。
心裡如此想著,手中的動作更快了。但近來勞累過度,結羅止不住地犯困,在昏黃的燭火下打起了哈欠,下巴不住點著。
接著,腦袋“咚”一聲栽倒在臥榻上。
不知道渾渾噩噩沉睡了多久,再醒來時已然天光大亮,睜眼一瞧,屋內窗明几淨,半個人影皆無,睿兒專用的被褥裡也早就涼了。
剛剛披衣起身,耳畔便被喧鬧的鼓聲與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