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頁)
山上哭泣時,穆吉爾丁對心愛的耶路撒冷和希伯倫做了一絲不苟的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編寫成書。他肯定受到過尊重:他的墓地裡有一方雅緻的圓頂紀念碑,紀念碑至今仍矗立在聖母墓上。
第七部分 奧斯曼
前言
高貴的耶路撒冷一直是所有國家的君主們渴望得到的城市,尤其是基督徒,自耶穌降生在這座城市,他們便為爭奪耶路撒冷而戰鬥不止……耶路撒冷是供神靈部落祈禱的地方……她包括十二萬四千個先知的祭壇。
愛維亞·瑟勒比,《旅行記》
蘇萊曼在夢中見到了先知:“啊,蘇萊曼,你應該裝扮岩石圓頂清真寺,重建耶路撒冷。”
愛維亞·瑟勒比,《旅行記》
多種教派都在爭奪的這件珍寶便是聖墓,在對聖墓專有權的爭奪中,充滿了如此多的恩怨仇恨,他們有時會訴諸武力,造成傷害。在聖墓大教堂的門前,鮮血與“祭品”混在一起。
亨利·毛歇爾,《旅程》
我們憂傷地離開這個紛擾的世界,
歡喜地相遇在充滿甜蜜的耶路撒冷。
威廉·莎士比亞,《亨利六世》第三部分
毋須親臨聖地,我們可以低頭沉思,檢視我們的內心,那才是真正的應許之地。
馬丁·路德,《桌邊談話集》
我們會發現以色列的上帝就在我們當中……我們必然知道,我們是山巔之城,萬眾矚視之地。
約翰·溫斯羅普,《基督徒慈善的典範》
31 蘇萊曼的偉業
公元1517年—公元1550年
所羅門第二和他的羅克塞拉娜
1516年8月24日,奧斯曼帝國蘇丹、暴君塞利姆(Selim)在距阿勒頗不遠的地方擊潰了馬木魯克軍隊,這場戰役決定了耶路撒冷的命運:中東大部分地區將在接下來的四個世紀中歸奧斯曼統治。1517年3月20日,塞利姆進抵城下,佔領耶路撒冷。伊斯蘭學者將阿克薩清真寺和岩石圓頂清真寺的鑰匙交給他,在兩座清真寺裡,他拜倒在地,宣稱自己“是第一個面朝麥加方向祈禱的人”。塞利姆認可傳統上對基督徒和猶太人的寬容政策,允許他們在聖殿山上祈禱。隨後他出發開始征服埃及。塞利姆擊敗了波斯,征服了馬木魯克,並殺死自己的兄弟、侄子,很可能還有他自己的一些親生兒子,來解決繼承難題,所以1520年9月去世時,他只有一個兒子還活著。
蘇萊曼“只有二十五歲,又高又瘦,但瘦削的臉上帶著野蠻和無情”,他發現自己是整個帝國的主宰者,這個帝國從巴爾幹半島延伸到波斯邊界,從埃及直到黑海。他聲稱“在巴格達,我是國王;在拜占庭帝國,我是凱撒;在埃及,我是蘇丹”,同時在這些稱謂之上,他又給自己加了一個“哈里發”的名號。難怪奧斯曼帝國的朝臣們把他們的君主比作帕迪沙(Padishah,皇帝)。正如他們中的一人所寫:“他是最有榮耀、最受人尊敬的全世界的君王。”據說蘇萊曼曾夢見先知來訪,先知告訴他要“趕走異教徒”,“裝點尊貴聖殿(聖殿山),重建耶路撒冷”,但事實上他無需任何催促。他只是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是伊斯蘭的皇帝,因為他的斯拉夫妻子羅克塞拉娜(Roxelana)會不斷稱頌他,稱他是“當代的所羅門”。
羅克塞拉娜也參與到蘇萊曼的計劃中——包括對耶路撒冷的改造。她很可能是個神父的女兒,被人從波蘭綁架後賣到蘇丹的王宮,在那裡她得到蘇丹的寵愛,為他生下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年輕但不漂亮,卻優雅嬌小”,一幅當時的肖像畫顯示,她長著大大的眼睛、紅紅的嘴唇和圓圓的臉龐。她給戰場上的蘇萊曼的信表明,她雖喜戲謔卻有著無比堅定的個性:“我的蘇丹,這樣痛切的離別之苦無窮盡。現在不要再管那悲慘的事情,不要藏著你那些尊貴的信。當讀到你那些信時,你的僕人和兒子米爾·穆罕默德還有你的奴隸和女兒米赫麗瑪赫會因為想念你而痛哭流淚。他們的哭泣已使我揪心不已。”蘇萊曼給她改名叫許蕾姆蘇丹(Hurrem al…Sultan),意為“蘇丹的開心果”,他作詩稱她是“我的愛人,我的月光,我的春天,有著一頭秀髮的我的女人,我愛她傾斜的眉毛,還有那充滿著使壞神情的眼睛”。在官方口徑中,她還被稱為“皇后的典範,威嚴的哈里發眼裡的亮光”。她是個老道的政客,不知用了什麼手段,成功地阻止了蘇萊曼另一個女人所生的兒子繼承王位:這個兒子在蘇萊曼在場的情況下被人勒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