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只不過是去了趟廁所,如果確實如此,也可以問問他們是否看見什麼異常現象。”
楊建平興奮地猛拍大腿,“對,明天就向老何建議,查,查它個底朝天,讓那狗日的現原型!”
“你先別激動。首先要確定王月華的死亡時間,否則無法判斷某人是否有不在場證明。”張曉書冷靜地點出問題的要害。
“她的屍體已經交由市公安局法醫室解剖,厂部醫院做不了,估計一、兩天內可能會有結果。”楊建平解釋道。
第九章 震懾行動(一)
更新時間2012…12…8 12:12:11 字數:2989
就在第二起兇案發生後的第三天下午,一隊全副武裝的警察,在清川市公安局副局長王懷書的率領下,浩浩蕩蕩開入了清川鋼鐵廠,據說有六、七十人。齊刷刷的白色警服、大蓋帽下閃閃發亮的國徽以及深褐色武裝帶上彆著的手槍,在陽光下十分耀眼、醒目,給人以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如果說是要達到震懾罪犯的目的話,這個陣勢肯定會產生一定的效果的。
這批人馬就駐紮在清鋼厂部招待所。這是一座獨立的四層建築,擁有一百張床位,並配套了各種規模的會議室和附屬食堂,召開過許多重要的會議,非常適合作為案件偵破的臨時指揮部。
招待所門口立刻添了塊兩米多長、四十公分寬,白底黑漆書寫的“10。12專案組”的牌子。“10。12”是何賽姣遇襲一案發生的日期,說明警方已經把兩個案子併為系列案件了。
當天下午,專案組召開了案情分析會,廠保衛處的人馬和廠領導都參加了會議。雖然私底下而言廠領導寧可去“促生產”,而把“抓革*命”的任務留給在座的專業人士。
這是楊建平有生以來參加的第一場與案件偵破有關的分析會議,也是生平第一次與真正的偵探共事,自然是激動萬分。他正襟危坐,雙眼四處掃描,兩耳像雷達般蒐集著一切與案件有關或無關的資訊。
專案組組長,市公安局副局長王懷書主持了會議。
王懷書是位年近五十歲的壯實的中年男子,長得儀表堂堂,一頭花白的頭髮,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信任感。會議一開始,他沒有任何廢話,直奔主題而去。
他說,廠保衛處已經口頭和書面向市公安市局彙報了案情,在會上就不必重複大家已經知道的事了,直接談談兇手的作案動機,只有搞清了動機,才能有效地開展偵查工作。
這話聽得在座的人不住點頭,這也是楊建平當下最想搞清楚的問題。
王懷書讓清鋼總廠保衛處先發言。
保衛處長何達安是位轉業軍人,現年三十八歲,中等身高,一身結實的筋肉和一張粗糙、黑紅的臉膛,對映出了歲月的滄桑。
當王懷書點名讓他發言時,他的部下們的心頓時揪作一團。因為案發後他們一直為這個“動機”爭論不休,至今仍然一片茫然。
何達安硬著頭皮開了腔。
他說,如果單就第一個案子來判斷,保衛處認為是報復行兇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被害人何賽姣平日裡行事比較乖張、蠻橫,得罪過不少人,挺招人怨恨的,因此而招致報復的可能性極大。
第二個案子發生後,他們根據兩個案子存在的相似特點,認為是同一個兇手作案的可能性較大,所以將兩個案子作為系列案併案。
既然是系列案,作案動機就應該是一致的。可是根據第二位被害人的平日表現,保衛處認為報復行兇的動機便站不住腳了。
因為被害人王月華是個為人謙和、從不與人發生爭執的個子瘦小的女孩,從沒聽說曾經得罪過誰,也不能想象她會得罪任何人。況且從兇手作案的後果來看,認為是報復行兇也不合理。因為如果是報復行兇的話,那也應該是第一起案子的受害人被殺,因為她遭人怨恨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他們重新分析了作案動機。
因為被害人都是女性,所以一開始他們想到可能是性侵害案。可是兇手在兩位被害者身上都沒有實施具體的性侵犯行為,他們就放棄了這個假設。經過分析比較,他們傾向於認為是系列惡性搶劫殺人案。
何達安話音剛落,一位長得白淨斯文,年約三十五、六歲,模樣有點像教書先生的人便開口發問。他是專案組副組長、市公安局偵查科科長周爾鈞。
“你們想過沒有,一個上夜班的女工,身上能有多少錢財,竟然值得兇手痛下殺手?此外,這兩位受害人身上的錢財一樣也沒少。顯然搶劫並非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