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鋼大道”。
可市政府不同意,他們認為這是清川市的一條重要的交通幹道,不能用這種可能產生歧義的名稱來命名。
在幾番磋商的過程中,提出了若干路名,諸如“梅清路”(取道路終點所在鄉名梅州與清鋼的首字)、“梅鋼路”、“清梅路”……聽上去不是牽強彆扭,就是土氣十足,沒有一個名稱令雙方感到滿意。
路名的不確定,導致設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中的工程名稱也變來變去,搞得施工單位省一建工程局專案部的人頭昏腦脹。不過,既然出資人是清鋼廠,而且也是成天跟他們打交道的單位,所以施工單位更多地使用了“清鋼大道”這個名稱。
施工班組在攻克路線中段的一道山樑時,由於巨型孤石非常多,工程進度一度受阻。這天,他們用炸藥炸開了那道山樑的最後部分,一片平坦開闊的天地展現在了眼前,這意味著今後施工難度將大大降低,工程進度也將大大加快。
正好此時雨過天晴,湛藍色的天空出現了一道絢麗的彩虹,就像一道七彩的凱旋門。工人們興奮地大聲歡呼“彩虹,彩虹……”
施工員劉力強點著頭大聲說道:“不錯,彩虹!你們看,這道斷開的山樑就像一道人工山谷,是給我們帶來吉祥的彩虹谷!”
一名工人接著他的話道:“我看這條路就叫彩虹大道得了,省得他們一天到晚為了一條路名爭來爭去。”
另一名工人朝“谷口”的位置比劃了一下,“對,連這座橋也一塊兒命名為‘彩虹橋’好了。彩虹谷、彩虹橋、彩虹大道,成龍配套,朗朗上口,叫起來多帶勁兒啊!”
此後,施工單位私下裡一直以彩虹大道稱呼之,不過,他們更喜歡他們的“彩虹谷”,那是他們的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地方。久而久之,在與建設方打交道時,這個名稱也常常脫口而出。
鍾翰祥無意間聽到後,非常喜歡這個路名,便向冶金部和清川市政府領導提出建議。可想而知,他們立刻採納了。有關各方都認為,這個名字既響亮又吉利,而且寓意著光明、美好的未來。
對路名的爭論從此落下帷幕,各方都滿心歡喜地期待工程早日竣工,市政府領導還進一步看到了伴隨道路通車而來的滾滾的財政收入。
通車剪綵的日子就定在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日上午九點。這一天距離第二起兇案發生已兩月有餘。
老天爺十分配合,一大清早便陽光明媚,清風和煦,一看就是個剪綵的好日子。
參加剪綵的除了冶金部、省冶金廳、清川市領導及清鋼廠的有關領導外,還有王懷書及其手下。
原本鍾翰祥是作為嘉賓邀請了王懷書,可王懷書覺得自己作為嘉賓似乎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就向鍾翰祥建議,他本人以及手下的八名警員,以擔任安保任務的名義參加剪綵。鍾翰祥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
事後看來,這一安排確實有先見之明。
在彩旗飄飄、綵球飛舞和震耳欲聾的炮竹聲中,冶金部領導居中,省冶金廳和清川市領導分列兩側,三人一手持剪刀,一手執紅綢帶,手起刀落,在熱烈的掌聲中完成了剪綵的重頭戲。
接下來的節目是沿著彩虹大道驅車緩行一小段,感受一下路面狀況、舒適度以及道路兩側的建設情況,然後再折回清鋼廠厂部。
冶金部領導提出,想看一看傳說中那個驚現彩虹的地方。這個想法得到了眾人的響應,於是車隊浩浩蕩蕩一路直奔“彩虹谷”而去。
“彩虹谷”果然沒有令眾人失望。
所謂的“彩虹谷”,原先實際上是一道橫亙的山樑。為了降低工程造價,設計單位經過方案比選,選擇了穿山樑而過的路線方案,採用爆破方式炸開山樑,並用山樑的土方填築山樑外低平的路段,降低道路的坡度。
沒有料想到這樣一來,卻為世間增添了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被截斷的山樑象兩道高聳的懸崖,聳立在道路兩側,形成了一條人造峽谷,就是施工單位口中的所謂“彩虹谷”。懸崖採用砌石護壁,壁腳栽種了一叢叢的藤蔓類植物炮仗花,旨在利用植物根系來保護壁腳,防止水土流失。
眼下正值開花季節,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嘟嚕、一嘟嚕的金黃色花穗金燦火熱,像一掛掛正在燃放的炮仗,在崖壁上怒放,隨風搖盪。一群翠鳥在花叢中高聲鳴唱,彷彿在熱烈歡迎這一行人的到來。
懸崖兩側,是植被豐茂、連綿起伏的山巒,濃綠中點綴著點點鮮紅、墨藍和嫩黃色,一直延伸到天際。
一出“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