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薦,這些檔案中都有。”說完,還拍了拍檔案。
何達安之所以對唐啟明有印象,是因為唐啟明恰巧是他招來的,而且那次招工還經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
沒有哪個單位能象清鋼廠那樣在一個地方每次都成百成百地招工,所以當地政府都把清鋼廠的招工看成是一場盛宴,企圖分得一杯羹,每每拿出一份長長的、滿是當地頭頭腦腦的親屬的名單,要下去招工的領導順便解決。
同樣的,清鋼廠每次到各縣區招工,也會帶著一份長長的名單,上面除了冶金系統各級領導的親屬、關係戶外,絕大多數是廠裡職工的兄弟姐妹以及朋友。因為清鋼廠創業初期條件十分艱苦,為了穩定人心,廠領導支援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同在一個廠裡。
所以,去招工的人首先要滿足自己這一方的需要,有餘地的情況下再考慮當地政府的要求。但是那次何達安去某縣招工時,遇到的縣太爺是個霸道的傢伙,他要求清鋼廠首先解決縣裡的人,甚至威脅說,如若不然,清鋼廠要的人一個也不放。
更過分的是,他那個名單上的人絕大多數插隊年限還不到一年,有些人甚至不到一個月,顯然是聽說清鋼要來招工,才匆匆忙忙跑到農村去滾了幾天泥巴。有些人甚至連泥巴都懶得滾,一天都沒在農村呆過,甚至可能都說不清自己宣稱插隊過的地方在哪裡。
這些情況,在他公文包中的幾封匿名信中敘述得一清二楚,包括什麼人,父母親是何許人也,於何年何月把名字記掛在哪個公社、哪個生產隊等等。
這些匿名信,幾乎與他們招工小組接踵而至到達縣招待所。信中行文流暢,條理清晰,顯然文化程度不會太低。從信的內容來看,顯然是知情者。他們估計,寫信人可能是知青,或者縣裡的幹部。
第三十六章 人事檔案中的蛛絲馬跡(二)
更新時間2013…1…6 8:50:18 字數:2951
何達安可不是被嚇唬大的。
他是個嫉惡如仇的人,對於縣裡的做法本來就十分不屑,沒想到對方居然還敢來要挾他,所以他當場沉下臉來。
他警告那位縣太爺,清鋼廠是省屬企業,要招什麼人還輪不到他來做決定。如果他堅持原先的說法,自己立馬走人。不過要提醒一下縣領導,清鋼廠生產的是什麼物資,對於國民經濟和國防事業有何等重要意義,縣領導不會不知道。要是耽誤了生產計劃的如期實施,縣領導恐怕要吃不了兜著走!
縣太爺的囂張氣焰立刻被鎮住了,但他要求至少要考慮一部分當地的利益。
何大人也不含糊,針鋒相對地提出,插隊不到兩年的一律不予考慮,以免影響上山下鄉運動的嚴肅性。此外,同等條件情況下,優先考慮外地知青,因為本地知青離家不過幾裡,最遠的充其量也不過十幾裡,隔三差五的便可以跑回家去呆上一陣,補充點油水,在農村多呆幾個月算不了什麼;外地知青遠離家鄉和父母,隻身一人在外,比前者的日子要難過多了。
面對強勢的何達安,縣太爺無計可施,眼巴巴地看著招工指標漸漸告磬。當唐啟明的檔案被丟擲來時,已經是最後一個招工名額了。
何達安一看是外地知青,插隊三年多,又有生產隊和公社的推薦函,立刻把人給敲定下來,根本就沒有細看他的檔案。
他不否認當初自己確實有點兒意氣用事,但是在當時看來,這位唐啟明並沒有明顯的不能招工的缺點。至於說家庭背景、社會關係嘛,那不過是篩選的條件之一,並不具有一票否決的重要性。多少家庭背景、社會關係有問題的人,不也還在重要的革命崗位上發光發熱嗎?我們不是常說嗎,出生無法選擇,但是道路可以選擇嗎?
他這麼自我安慰道。
儘管如此,何達安的內心仍然忐忑不安。然道真是由於自己的一時失察,竟讓一個兇殘的殺手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肆虐?
李玫等人認為,何達安是在極力淡化所發現的問題。雖然不能說社會關係有問題就一定是反社會分子,但它至少是反社會分子產生的社會根源之一,是不容隨意忽視的。此外,唐啟明身高一米七十五公分,身體結實,符合兇手的外形特徵。
因此他們將此重大發現上報了專案組領導。
“不過我們心中也有一絲疑慮,那就是唐啟明穿的是四十一碼鞋子,這與王熙榮他們的現場發現不符。”李玫向專案組領導如實道明瞭心中的憂慮。
專案組領導聽完彙報後認為,鞋碼不符確實不容忽視,不過他們認為,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