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頁)
敗者為寇”的思想被這次行動否定了,項羽集團獲得了政治上的一定地位,不是寇,不是賊。史上大多數的勝利者聽說劉邦的做法,也該會內心有愧的吧?
對於項氏的各個支屬親族,劉邦都不誅。並且隨後封項伯(鴻門宴救自己的)為射陽侯。而其他項家三人,也都被封為了侯。不知項羽有沒有兒子,既然哭了項羽,那也就沒有理由追殺他的兒子了吧。
項羽的部隊,各散回老家——當然已經沒多少人了,在垓下被斬了八萬(當然不排除這中間為了邀功顯威而虛報),剩不了多少了——大約因為劉邦的哭和葬,也不會長期揹著歷史問題吧。
劉邦哭葬了項羽,隨後大軍路上經過定陶駐紮。在定陶城裡,劉邦覺得項羽雖然死了,但是更危險的潛在敵人還存在,那就是齊王韓信。韓信手上握著三十萬大軍,就在定陶城外隨行至此而設壁壘駐紮呢。於是劉邦再次出演了孤膽英雄的角色,一大早出了定陶城,飛車馳入韓信的壁壘,進去一把奪了韓信的將印兵符,把韓信的軍權給奪過來了。
韓信灰頭喪臉,自己有三十萬大軍的時候,可以和有二十萬大軍的劉邦開戰,決個勝負。現在兵都歸劉邦了,自己想打,搶回來,也沒轍了。
韓信不是沒有想到現在跟劉邦翻臉,在定陶城外搏殺個魚死網破。不過韓信後來對劉邦說過:“您啊,您帶不了多少兵。但是您的優點,是善於將將。我的優點是善於將兵。”
這就說得很明白了,韓信做過比較,自己善於將兵,但是不善於帶將。什麼意思呢,就是他不善於把部將籠絡得都為自己死命效忠。也就是說,如果他善於將將的話,雖然三十萬人被劉邦搶去了,但是將都是聽自己的,只要自己暗中謀劃,一聲招呼,這些人就可以帶著自己的部曲,重新歸韓信領導,在定陶城下跟劉邦的嫡系部隊,廝殺一場。但是韓信想到了,自己,很遺憾,不善於將將。
當然這都是我們的估計,韓信是自忖無法奪回這三十萬大軍,還是主觀上本不想違逆劉邦,不想反劉邦,我們就不知道了。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韓信的這一天的早飯,吃得非常沒有味道。
旋即第二年到了,公元前202年一月份,劉邦在定陶覺得韓信總是這麼鬱悶下去,對自己也不利,於是召集諸侯的群臣,宣佈:“韓信先生來了嗎?魏相國彭老二來了嗎?齊王韓信先生,魏相國彭越先生,此前寡人派使者,對你們二人都講過,你們引兵來會戰垓下,能戰破楚國,那麼楚地從陳城以東,過彭城直到大海(即淮北和淮東,安徽北部和蘇北)都給齊王韓信。而睢陽(河南東部的商丘)到谷城(山東西部的東阿),這些魏地的東部,都給彭越。現在寡人就兌現諾言。寡人是這樣考慮的,義帝楚懷王死了,也沒有後人,楚國不能沒人接替,而齊王韓信素來很懂楚國風俗,所以,我宣佈:徙齊王韓信為楚王,王淮北、淮東之地,定都於下邳(江蘇北部,張良曾經當遊俠的地方)。另外,前魏相國彭越,改拜為梁王,王於上述所說的魏地的東部,定都定陶(梁國本就是魏國,但彭越有的只得魏地的東部,稱梁王不稱魏王也是合適的)。另外,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定都臨湘(今長沙市)。其他人,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韓王信,封國與王號如舊。所徙之王與新封之王的王印與剖符隨後發下。退朝!”
韓信、彭越等人連忙施禮,和眾臣諸侯一起退下了。
韓信回到住處,跟左右人一說,大家都面有憤色。原來,按照漢王劉邦的許諾,韓信引軍參加垓下會戰,是把淮北和淮東的土地也給韓信,那就是韓信王齊國的同時,也增加這些封地。現在的情況卻是,找了個不相干的義帝的理由,把韓信挪到淮北淮東這個地方當王去了,當楚王,而齊國這個地盤,卻從韓信的王號與轄區里扣掉了,齊國遂變為漢郡。韓信無奈,但劉邦還不敢把齊國封給自己的兒子或者其他功臣,以免韓信跟自己翻臉。韓信遂失去了齊國,得了一個淮北淮東之地——那跟齊國大小相同,但是GDP卻不如了。韓信長吁短嘆,下面人還安慰他呢:“大王,您本是楚人,老家也在下邳附近,現在當王,回老家去當,其實也本是您的所願啊。”
不說韓信,彭越回到自己的營帳,樂滋滋的,自己從魏相國提拔為梁王了,當初的一個山東鉅野湖裡強盜,如今是赫赫一王,心裡樂得趕緊給老家人寫信。
彭越這裡樂得動靜太大了,旁邊的田橫就知道了。當初,齊王田廣(田榮的兒子)、田廣的叔叔相國田橫(田榮的弟弟),本來是有著大齊國的,被韓信搶佔之後,田廣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