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亞發展核武器的有力證據,包括一名利比亞參與核計劃的官員與卡迪爾·汗談話內容的錄音。面對證據,利比亞人同意再進行一次核查。
2003年12月1日,英美核查小組重返利比亞。這一次,利比亞一方態度明顯轉變,終於帶著核查人員深入利比亞境內,讓他們見到了多處秘密研製核武器的設施。利比亞官員還出示了從卡迪爾·汗處購置的大量原材料,但至於是否銷燬仍未最後鬆口。
12月11日是核查小組此行的最後一天。下午3時左右,利比亞官員終於承認他們核計劃的最終目標為製造核武器。第二天一早,在核查小組登機前,利比亞官員最終交出了一捆資料,其中包括六七個信封,信封中是利比亞從卡迪爾·汗處購得核武器研製方案的最有力證據。
在此後四天內,英美談判代表進行緊急磋商,討論與利比亞談判的最終定案。就在這時,全球各大媒體都在爭相報道一則驚天新聞——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於12月13日在其家鄉提克里特被美軍抓獲,這不能不讓利比亞的談判代表為之一震。
儘管有了薩達姆的前車之鑑,但是在接下來的12月26日的談判卻還是無果而終,彼此仍然嚴重缺乏信任感。原本預計一小時就可完成的談判,卻從上午11時一直談到了傍晚6時。利比亞一方由誰來宣佈?英美隨後如何表態?幾乎每個環節、每個字眼都爭執不下。一名與會者事後形容說:“這是一場‘如果不是所有事情都達成一致就什麼都達不成一致’的談判。”
無奈之下,談判代表只好建議布萊爾和卡扎菲進行電話會談。12月18日兩國元首進行了首次通話,才得出最終定案——利比亞於19日21時透過國家電視臺正式宣佈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製計劃的訊息。
可是到了既定的時間,利比亞國家電視臺仍在按照原計劃播放一場足球比賽。英國官員火速致電英國駐利比亞大使,要求查證。
直到當晚21時30分,足球比賽結束後,利比亞對外聯絡與國際合作秘書(即外交部長)沙勒加姆才出現在電視畫面中,宣佈“棄核”的訊息。隨後卡扎菲也透過利比亞通訊社發表宣告證實,利比亞正式宣佈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製計劃,接受國際社會武器核查。不到半個小時後,布萊爾趕在英國晚間新聞節目結束之前,向卡扎菲通電話對他的決定表示歡迎。
幾天後,一名信使從利比亞趕到倫敦,給英國首相布萊爾,還有那些當時參與談判的軍情六處官員捎來了利比亞的特產——椰棗,還有卡扎菲本人對順利解決這一事件表示滿意的口信。
2004年2月,有巴基斯坦“核彈之父”之稱的阿卜杜勒·卡迪爾·汗發表了一紙宣告,公開承認向伊朗和利比亞等國非法轉讓核機密。這則訊息再次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不過,英國軍情六處的情報官員從會見卡扎菲之子賽義夫開始,到利比亞最後正式宣佈放棄核計劃為止,所做的一切努力還是得到了廣泛的讚許。
第十七卷 秘密竊聽,牽動王室萬縷千絲
第五十九章 竊聽器裝到首相官邸
秘密竊聽應該是世界各國所有情報機關常用的手段之一,英國情報機構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英國情報機構居然敢在首相官邸安裝竊聽裝置,監聽多位內閣成員;而竊聽的結果不僅與國家機密有關,而且還能聽出英國王室的私情與醜聞,這實在是讓平民百姓眼界大開。
2010年4月18日,英國《每日郵報》公開報道了軍情五處(即英國安全域性)當年曾經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安裝電子竊聽裝置的往事,被秘密監聽的物件至少有5任首相及其內閣成員。
已經解密了的軍情五處的絕密檔案也顯示,從1963年至1977年,軍情五處的確是在唐寧街10號的內閣辦公室、等候室和首相書房三處高度敏感區域安裝過竊聽器。在前後將近15年的時間內,英國所有內閣會議、高階官員辦公室和包括外國領導人在內的全部首相訪客可能全部在監聽的範圍之內。
1963年7月,軍情五處是應時任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的要求,安裝竊聽器,監聽內閣成員和其他官員。麥克米倫離任後,這些竊聽器一度遭拆除。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繼任首相數月後,又要求恢復竊聽器,並且把監聽範圍擴大至首相書房,直到詹姆斯·卡拉漢就任首相的第二年,才下令拆除所有的竊聽器。這時已經到了1977年了。在這將近15年的時間內,軍情五處那些負責監聽的特工們可以說是飽享了一番耳福。
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