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兵,計有火炮600 門,坦克40 輛。
德軍分三路進攻塞瓦斯托波爾。北路是埃·漢森指揮的第54 軍,南路是弗雷特爾·皮科指揮的第30 軍,中路是羅馬尼亞山地旅。總共有7 個德國師, 2 個羅馬尼亞師,支援的有700 門火炮和一批重型迫擊炮。而其空中支援則有里希特霍芬指揮的第8 航空軍,該航空軍有7 個轟炸機大隊,3 個斯圖卡轟炸機大隊,4 個戰鬥機大隊及17 個高射炮兵連。此外,德軍還有一些巨人式遙控裝甲履帶輸送車,此車能將烈性炸藥運入對方防禦工事。
1942 年6 月7 日,曼施泰因指揮的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發動攻擊,許多大口徑與中口徑的火炮把炮彈傾瀉到蘇軍陣地上,德軍空軍也對蘇軍陣地進行輪番轟炸。蘇軍在各防禦陣地頑強阻擊。
北路蘇軍與德軍在別爾別克峽谷激戰。德軍用巨人式遙控裝甲履帶輸送車裝著烈性炸藥向蘇軍開來,蘇軍用大炮轟擊,但那“巨人”車卻左拐右折地隆隆開來,一到蘇軍堅固的防禦工事,便“轟”地一聲爆得烈焰硝煙騰入半空,頓時把那工事與守衛蘇軍炸成齏粉。蘇軍無法對付此種“巨人”,在北線邊戰邊退。後來,北線的重要設防點斯大林堡,被德軍肖爾蒂克的第16步兵團奪去。
在南路,蘇軍憑藉險要的山勢、堅固的工事與不易透過的密密灌木叢與德軍鏖戰。到處是地雷、炮彈、炸彈的巨大爆裂聲,子彈如同不斷呼嘯的驟雨。德軍傷亡慘重,有的步兵團只剩了幾百人。不少步兵連就剩了幾個人。
但蘇軍也難於堅守,終於被德軍攻佔了薩蓮山一帶的前沿陣地。
在中路,蘇軍成功地阻擊了敵軍進攻部隊,堅守住那拉高地。
德軍的攻勢總的看來雖有所進展,但未能達到預期目的。而此時,德軍第8 航空軍團因其他戰場的需要·可能要撤出塞瓦斯托波爾的戰鬥。因此, 德軍集中兵力攻擊蘇軍守衛相對薄弱的北部防線。德軍埃·漢森的第54 軍的第50 步兵師,越過超爾納亞河,攻佔蘇軍沿薩蓬山築就的防禦陣地後方的英克爾曼。6 月28 日,德軍兩個步兵師(第22、第24 師)又趁夜強渡寬只一公里左右的北灣,直撲塞瓦斯托波爾城的東部,繞到蘇軍防線的後方,蘇軍防線至此失去了作用。
蘇軍的防線雖己不復存在,但某些地段的戰鬥依然激烈,尤其是懸崖峭壁的洞穴與炮兵陳地的坑道中的蘇軍,都在作最後的抵抗。
由於德軍的空中優勢,蘇聯裡海艦隊水面船隻此時已無法進入塞瓦斯托波爾,不像以前那樣還可運送援兵和補給品。只有潛艇尚可進入塞瓦斯托波爾,但此時潛艇的任務卻是把蘇軍所有的高階軍官及其他高階官員們撤出此地,以免被俘。
塞瓦斯托波爾的零散守軍中的政治委員們,仍在基層組織殘兵與德軍作殊死戰,決不投降,這使德軍遭到慘重的傷亡,傷亡約二萬四千親人。
這些基層政治委員們在槍彈用盡、退無可退時,就與殘剩的兵士,成群的老百姓,其中包括婦女與年輕姑娘們一起,手挽著手向德軍衝去,悲壯地在陣地上倒下。蘇聯普通軍人的血與老百姓的血流在一起,滲入巖縫,凝固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土地上。
蘇聯獨立濱海集團軍殘部退至塞瓦斯托波爾西側的赫爾松涅斯角,打算從海上撤退,但遭到圍殲,三萬餘人於1942 年7 月4 日投降。
到1942 年7 月3 日結束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經歷了250 天。蘇軍擊毀德軍幾百輛坦克,幾百門大炮,殲敵30 萬。最後,德軍俘虜蘇軍9 萬人, 繳獲大炮460 門。戰鬥期間,德軍消耗了4.6 萬噸彈藥、2 萬噸炸彈。
(林泉)
北極護航戰
1941 年,空前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正濃。在戰火還未燃燒到的北冰洋海區,頻繁地航行著一隊隊由戰艦護航的英國商船,商船內裝滿著戰鬥飛機、大炮、坦克和各種不同型號的槍支彈藥。
這一支支船隊從冰島的港口出發,航行在面積為1301 平方公里的北冰洋,在一座座迎面而來的冰山中,艱難地跋涉著。商船隊的目的地是蘇聯的北方港口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商船隊運去的武器彈藥等,給蘇聯的反法西斯戰場以很大的支援,僅北極航線的貨運物資就超出了整個同盟國援蘇物資的四分之一。
這是一條極為艱險的航程,在全長約2200 海里的航行中,不光要避開不時流過的冰山、暗礁,還要時時提防著以挪威為基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