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3/4 頁)
遭到中美空軍轟炸後,都已不能正常運輸,第四十七師團大部分時間只能靠夜間步行,這樣當然走不快。
坂西望眼欲穿,只等來了一個重廣三馬第一三一聯隊,其他部隊仍在行進中。
再等戰機就沒了,不如一邊打一邊等,坂西按下了會戰啟動鍵。
1945年4月9日,第一一六師團奉命向雪峰山正面突擊推進。
第一一六師團長原為巖永汪,但一個月前已被調回國,繼任者為菱田元四郎中將。
菱田和坂西是陸士同學,出征之前,坂西特地來為他送行: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咱兄弟可是田間地頭,屋前屋後的感情。
菱田明白了對方的潛臺詞,小肩膀往上一抬。
第一一六師團是主攻部隊,成敗至關重要,小弟又初來乍到,豈能不賣力氣。
讓這兩兄弟高興的是,最初兩天的戰況稱得上一帆風順,部隊在推進中未遇太大阻力。
太好了,繼續往雪峰山深處插。
再插,發現戰場已不是他們熟悉的戰場。
對手操縱的不光有常見的步機槍,還有可以連發的衝鋒槍,炮彈也不一樣了,那是一種爆炸時聲音異常尖厲的特殊炮彈——火箭筒。
湘西前線美械裝備的中國官兵
緬北戰場被搬到了國內,隱藏在雪峰山深處的是經過美械裝備的中國軍隊。
不是每支經過美械裝備的部隊都很強,但這支軍隊足夠強,因為他們是王牌中的王牌:“虎部隊”第七十四軍。
第七十四軍在抗戰中也吃過虧,第二次長沙會戰和常德會戰就是例子,但即便是敗,也敗得絕不寒磣,日軍往往必須付出同等甚至更大的代價,這也是“虎部隊”令對手膽寒乃至痛恨的一大原因。
在第七十四軍中,“虎賁”第五十七師擅守,一個師可以憑城與日軍一個軍角鬥,而“文昌”第五十一師則擅攻,第一一六師團遭遇到的,正是“文昌師”。
“文昌師”師長周志道畢業於黃埔第四期,這個第四期出了很多將才,國民黨內依名氣高低有張靈甫、胡璉、闕漢騫、葛先才,共產黨裡還有林彪,可算是人才濟濟。
周志道名氣不大,但是一樣很會用兵。
第七十四軍尚處於半美械狀態,美械配不全,一個連只有三支衝鋒槍,到營才有兩個火箭筒,但整個師的武器集中起來,火力也已不弱,因此周志道在防守時,非常重視發揮第七十四軍的傳統絕活,即多角度集中射擊:正射、斜射、側射,讓你躲都沒地方躲。
傳統的就是大家都會的,“文昌師”會,“虎賁師”“榆林師”也會,這個算不得特色。
只有當陣地失守,“文昌師”必須進攻時,周志道才會亮出這個師的看家本領。
他先以迫擊炮射擊,對日軍陣地進行壓制破壞,然後再用步兵進行波狀攻擊。一般步兵進攻時,炮兵都要實行暫停或延伸,但“文昌師”為了確保攻擊的猛烈程度,迫擊炮卻是一刻不停,連方向角度都不變。
這樣打法,有時難免誤傷自己人,然而即使這樣,亦在所不惜。
以進攻瘋狂著稱的日軍此前也未見識過這種打法,稱之為“特異戰術”。
在“特異戰術”面前,第一一六師團傷亡逐漸增大,前進速度也越來越慢,不僅沒能攻破守軍防線,它的第一〇九聯隊還被“文昌師”等三個師給夾住了。
仇人相見
戰局的發展,大大出乎坂西、菱田的預料,讓他們意識到前面遇到了硬茬。
吃驚歸吃驚,菱田師團長似乎時差仍沒有完全倒過來,他從別的聯隊抽了一個步兵大隊過去,不是為了給第一〇九聯隊解圍,卻是讓後者繼續進攻。
如果這是在一年前的豫湘桂戰場上,或許菱田使出這一招就行了,但現在遠遠不夠。
中方指揮官在空軍協助下,猶如多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馬上就發現了菱田的增援企圖,並派出打援部隊在半路上堵住了那個步兵大隊。
對第一〇九聯隊的圍攻則還在繼續,參與包圍的三個師裡面,仍以負責正面堵擊的“文昌”第五十一師為最狠辣,周志道組織手榴彈投擲班,三人為一組,衝鋒號一響,即用手榴彈向日軍進行集中投擲。
各支部隊都配有美軍聯絡組,美國聯絡官們除提供作戰建議外,主要負責用無線步話機指揮地空協同作戰。
一時間,戰斧和野馬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立體化的圍攻下,第一〇九聯隊傷亡慘重,至4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