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同一時段舉行了大演習。
張學良只好臨時決定“東三省易幟”再緩三個月,並通報蔣介石。
再拖下去,老蔣的鬍子估計都要拖白了。他決定去找外援。
這時,隨著一北一南兩個中國政府合二為一,英美兩國對中國的態度也趨於明朗化。他們承認南京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對南京政府統一東三省的舉動也表示支援。
日本人嫌貧愛富的思想根深蒂固,它在亞洲可以趾高氣揚,但在西洋鬼子面前,甚至比中國人還自卑。
現在,英美做了帶頭示範,日本人的思想不通也得通了。
其實說白了,大家都是想到中國去摘桃的,現在洋老大走在了前面,眼看不跟著幹或者晚幹了就會吃虧,所以趕緊改變對華策略才最為要緊。
於是田中內閣開始採取所謂務實主義,即在能保住“滿蒙權益”的條件下,可以預設“東北易幟”。
不僅預設了,田中內閣連態度都軟了下來,表示希望能跟南京政府會談,實現兩國邦交正常化。
這就是統一的好處。
日本人都不反對了,老蔣認為“東北易幟”已經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這下小張你總不該推託了吧。
約定的三個月期限還沒到,他就心急火燎地發了個檔案,自說自話地讓張學良當上了國民政府委員,而這個任命,事前壓根就沒和東北方面溝透過。
然後他趁熱打鐵,給張學良發電報,要他趕快易幟。
時間是兩天後,理由是:兄弟,你委員都當上了,再不易幟就太那個了吧。
沒想到張學良並不上當。蔣介石的“熱情提議”被他毫不客氣地一口拒絕:說好三個月就是三個月,一天也不能早。
顯然,日本干涉已不成問題,問題出在張學良自己身上,而對他而言,要想提高要價,沒有比這更好的時候了。
看到新加的條件,蔣介石馬上來了火。
一條是維持保安司令政治制度,另一條是東三省稅款自徵自用。
作為中央政府,我既管不了你,又收不到你的錢,這算什麼狗屁統一?
接下來又是一番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地搞了好幾個回合,最後還是以蔣介石讓步而告終。雙方意見達成一致,大喜的日子就這樣定了下來。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穿起了中山裝,對著中山他老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