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人家打你左臉,你伸右臉,要那一身腱子肉有甚用?
第25章 沒有誰能欺負土匪(2)
屈辱、悲憤、苦悶,無時無刻不包圍和困擾著東北軍中真正的熱血男兒。
史上只有降將軍,無降典吏,更無降士兵。
這次,黑龍江的東北軍終於決定雄起一次,他們要挺起腰桿來走路。
說好退出15裡的範圍,可是日軍腦子裡顯然根本沒有這個概念,他們是準備到大興車站去吃午飯的。
15裡,16裡,開火!
“偷襲者”毫無防備,連對方的臉都沒看著,地上就血肉模糊地倒下一片。
濱本聯隊被打蒙了,他們好像進入了時空錯位。
不能夠啊,“支那”部隊竟然會主動朝我們開槍,不是說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嗎?
要想再往前面衝,發現對方武器太猛,單是機槍就能拉出數道火力網,碰上去非死即傷。
只得停下來,希望頭頂的飛機能幫上點忙,以減少地面損失。
沒想到的是,日機也跟著倒黴。由於扔炸彈時飛得過低,一架轟炸機遭到地面機槍火炮的攻擊,差點沒能挺得住,飛行員連大腿都被打穿了,可想而知東北軍的火力有多猛。
地下的,天上的,現在都停了擺。
歷史上著名的江橋抗戰自此拉開了序幕。
被馬占山兜頭打了一悶棍的濱本,還沒意識到這趟黑龍江旅行的風險有多麼巨大。他認為,先頭部隊的失敗,僅僅是個意外。
怎麼回事,離大興站明明只有兩里路了,挪一挪屁股就能過去嘛,真搞不懂。
一箇中隊不夠,派大隊吧。
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到了現場,大隊長終於明白了中隊長的苦惱。
因為防守地形對守軍來說實在是太有利了。
正面是鐵路,區域極其狹窄,加上對方火力極其強勁,如果直挺挺地往上衝,無異於送死。
鐵路以西不用守。因為那裡全是還沒有封凍的沼澤地,一旦陷進去,除了給人當靶子,再也沒別的念頭可想。
鐵路以東除了菸草地,就是高坡。要透過菸草地,視線容易受到遮蔽,不利於發揮日軍的火力優勢。至於高坡,居高臨下,那更是防守方佔便宜。
大隊長權衡了一會兒,還是決定從正面突破。但是中隊做不成的事,換了大隊,一樣白搭。冒險衝上去的人,基本上就沒有回得來的。
日軍作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步炮協同。然而江橋抗戰打響後,濱本原來預想的炮火掩護作用並沒有能夠發揮出來。
馬占山說我退15裡,那是有講的。
濱本聯隊使用的是“三八式”野炮,射距也不短,可是隔著一條江,再加個16裡的距離,就算踮起雙腳,再踩張凳子也很難夠得著。
過江重新構築陣地吧,橋又沒完全修好,只能走人,火炮和拉火炮的馬匹都沒法過去,如果硬要過,就只能掉下去祭江神了。
炮兵急得直跺腳,可就是幫不著步兵一點忙。
大隊長很著急。
黑龍江的冬天,白天短,晚上長,沒一會兒天就黑下來了。可他還沒完成任務,連大興車站的邊都沒摸著,怎麼跟濱本交代呢。
突然想到了,晚上不更好嗎,還多一層保護,完全可以藉此避開對方火力,從側面搞偷襲。
真是妙極了,大隊長越想越興奮。他馬上指揮部隊,準備悄悄地從鐵路以東的菸草地附近繞過去。
可是他想到的,馬占山也早就想到了,後者在菸草地裡埋伏了一個連。
一個連能有多大威力?
這可不是普通的步兵連,而是一個火力超猛的機槍連。
繞襲的日軍大隊中也有一個機槍中隊(相當於中方的機槍連),可仍然跟它沒法比。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個連100多號人,幾乎是人手一挺捷克式輕機槍。
黑夜中,忽然從菸草地裡飛出無數火舌,日軍光注意前面的高坡,沒想到旁邊還藏著伏兵,本來要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現在卻首先報應到了自己頭上。
步兵幹不過機槍,自己的機槍連又不是對手,只得狼狽退回南岸。
一個白天,一個晚上,馬占山部隊火力之猛,完全超出了日軍的想象和估計。當他們判斷出對方可能擁有相當數量的捷克式輕機槍時,不由大驚失色。
濱本在聽取彙報後的第一反應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