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頁)
對老爺又有歉疚,所以對老夫人的做法並沒阻攔。老夫人打那之後對太太……有些苛刻,太太臥病在床管不了家,老夫人就領著錢姨娘在庫房裡查檢,當時庫房裡有不少都是太太的嫁妝,我們也不敢回稟太太,老夫人就順勢……帶走了不少。大件的就擺在自己屋子裡,小件的就賞賜給了身邊幾個親信。老爺當時在杭州,等回來聽說這件事,氣的重重杖責了老夫人的幾位親信。那位到底是自己的生母,老爺就是再有氣也只能發洩字在奴才身上。一年後,老夫人沒了,當年的那幾個親信都被遣散了出去,這塊玉佩就是老夫人送給錢姨娘的,錢姨娘不知道是自己屋子裡的杜嬤嬤偷了去,但是不敢當著太太的面聲張,就悄悄的過了這些年。”
白氏還記得當時老夫人那些心腹沒一個好下場,沒了老夫人,太太的手段叫人發寒,當日得罪過賈家大小姐的人全部被打個半死,還剩下一口氣兒的也都賣到那不知名的地方去了。錢姨娘小心的像只老鼠,總是藏在角落裡,生怕被太太看到,又伏低做小了這些年,總算是熬出頭。
“母親知道這塊玉佩在錢姨娘那兒嗎?”黛玉追問道。
“知道,這塊玉佩是當年賈府老太君特請高人開過光的,能保佑太太一生平安,照理來說這麼貴重的東西該是隨身帶著,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太太從不用,還命人放在小盒子裡,一起拿到司庫。哦,對了,我聽說,這塊玉佩的原石還是賈府二太太的孃家送去的賀禮呢。”白姨娘最後一句話頗有些神來之筆,黛玉就似笑非笑的看著白氏。
白姨娘也意識到剛剛的話不好,像是故意誤導姑娘似的,忙說:“姑娘放心,我並沒有別的意思。”誰知越解釋越亂,到最後連白姨娘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只能訕訕的閉上嘴。
這邊黛玉也不斷的猜想,母親為什麼從不戴這塊玉佩?事情似乎只要和二舅母牽扯上關係,這裡面就有點說道。一想到母親小產的時候錢姨娘上位,黛玉心裡也有些不舒服。
小產……
黛玉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忙問:“白姨娘,這塊玉佩,你可曾見錢姨娘戴過?”
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事兒,但是白氏記得還是很清楚,“戴過。”
黛玉追問道:“你敢肯定?畢竟時間也不短了。”
白氏笑道:“姑娘不知道,當時老夫人還健在,錢姨娘也算是風口浪尖上的人物,戴這玉佩從不避諱別人,只是後來性子才有所收斂。”
“錢姨娘……有沒有懷過子嗣?”這一句,黛玉問的是小心翼翼。白姨娘見姑娘神色肅穆,忙道:“懷過,剛被抬房過了沒有小半年就懷上了。當時老夫人高興壞了,太太私下裡也沒有不悅,還與我說過,錢姨娘能為林家傳承子嗣是件好事。可沒到三個月,孩子就落了下來,成了一灘血水,老夫人也因為這個事兒大病一場,後來沒撐住才去了。”
黛玉就覺得自己的心砰砰跳得厲害,好像抓住了什麼,又好像模模糊糊,看的不真切。
白姨娘瞧黛玉默不作聲,低聲問道:“姑娘,我妹妹一家……”
黛玉回過神,“哦,姨娘妹妹過的很好,若是姨娘這回想要帶點什麼回去,及早打發小丫頭告訴我。”
白姨娘躊躇一番,還是輕聲說道:“姑娘,我聽說,京城裡有家觀音庵,專門收納顯貴人家的妾室姨娘。姑娘知道的,我到底是京城人,總想著落葉歸根,能不能求姑娘和大爺說一說,叫我跟了你們去,就落在觀音庵,這些年我也攢下不少的銀錢,足夠供給庵裡面的香火。”
“姨娘要出家?”
白姨娘靦腆的一笑,“算不得什麼出家,不過是在廟裡有些寄託,我也好給老爺、太太每日的誦經祈福。”
白姨娘年歲本就不大,穿著素氣一點的衣裳非但不顯老,更有幾分我見猶憐的意思,可惜,才三十來歲就要守寡。黛玉看的有些不忍,她與白姨娘說的話有七分是假,三分為真。白姨娘的妹妹根本不會上門去拜訪林家,更不要說繡什麼東西了,晴雯早年得了白媽媽的手藝,那兩雙鞋就出自她的手,黛玉料想白姨娘多年不見親人,乍看東西興許認不出來。至於白玉環有一兒一女的事兒卻是叫小廝們出去打聽到的,期間也廢了一點周折。
黛玉說道:“這件事兒還要等我和哥哥說了,姨娘且別急。”
白姨娘忙討好的笑道;“是,是,我懂,這事兒姑娘看著辦,若是難為了大爺,只當我沒說過。”
黛玉雖然還有許多的疑惑未解,但是她明白這種事不急於一時,“好了,時辰也不早了,姨娘好生歇著,我也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