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頁)
看桃花。擺弄著新近置辦的照相機,打定主意要好好地照些相片子帶走。 靜漪雖不說什麼,私心也希望能夠離開這深宅出去透透氣,其他人自然也是這樣的想法。已經憋悶了整整一個寒冬,出門賞花就像舊貌換新顏。於是陶家三代姑奶奶一力促成,人多嘴雜,一時竟難以定奪。
待陶老夫人與諸人商議過後,還是決定去什川鎮上住幾日。這本是陶家的老習慣,什川鎮上有陶家的避暑山莊。每年陶老夫人總要帶著家中女眷去鎮上寺廟進進香,在山莊清淨住幾日,賞一賞什川萬畝梨園裡賽雪似的梨花的。
靜漪等陶驤回來,同他說要跟祖母去什川賞花。
陶驤讓她在張媽秋薇之外,再帶上已經傷愈的之忓。
靜漪雖覺得如此一來她隨從就有點多,但看陶驤那一副完全沒商量的架勢,也就免開尊口,從命就是。
不日陶府女眷便赴了什川。
往什川去的路很不好走,土路狹窄,且盤山繞嶺。汽車行駛在盤山路上,風浪中顛簸的小舟似的。偶爾從車窗裡看出去,一臂之遙便是懸崖峭壁,陡然令人膽寒。
靜漪倒還好,在她身邊的秋薇死死的抓住扶手,臉都有些白了。
待車子行駛地平穩些,已經到了平地。靜漪拂開車窗上的白色遮陽簾,車子正沿著一條寬闊的河流行駛。
下了車秋薇自管先跑到河邊去,吐了個天昏地暗,之忓聽從靜漪的吩咐,倒要先照顧秋薇。
靜漪站在奔騰的黃泥河邊觀望,他們下車的地方,應是什川古鎮的鎮口。
滿目盛開的梨花層層疊疊的,像是白雲一般,落下來覆在鎮上。古鎮湮沒在白雲也似的梨花當中,連綿的宅邸在白雲覆蓋下,黑白分明。遠處的山倒成了淡淡的影子,輪廓並不十分分明。
靜漪回頭看看。秋薇暈車暈的萎靡不振,走路都要打晃,之忓一臉無奈地提著秋薇的後脖領兒好使她不致跌倒,乍看上去實在好笑。她不禁莞爾。
陶老夫人心情正好,一轉眼見靜漪落在後頭,招手讓靜漪過去。靜漪陪在她身旁,聽她說話。無非是這古鎮的歷史,與陶家的淵源……靜漪聽起來,這古鎮倒有大半是陶家的。
陶老夫人是早早的讓車子都停在了鎮口,為的是一路走進來,看看風景。哈德廣挑的是僻靜的路線,從鎮口直往陶家山莊而來,早已經安排好了人在前頭開路。
越往鎮子裡去,路漸漸地平緩。小巷窄窄的、彎彎曲曲的,行走其間別有意趣。鎮上居民不多,安寧平靜。倒是陶家女眷聚在一處,僕從甚多,真有浩浩蕩蕩之勢。
靜漪聽說這鎮上很多古梨樹,已經有七八百年的樹齡了。仔細算來,可能還是先有了梨樹,才有了鎮子;或者鎮子和梨樹哪個在前、哪個在後,已經很難考證,但舉目一望,處處是兩人合抱都抱不過來的參天大樹,委實不可思議。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她以為只是詩中的描述而已。
待到了陶家在鎮上的山莊,更覺得幽靜。因每年梨花開放的時節,不時有陶家人來賞花,老夫人更時常一住便是半個月,看守山莊的僕人早就將裡外收拾妥當。
“今年添了新媳婦,賞花更覺與往年不同。”陶老夫人進門的時候說。
陶因澤笑了一下,看看攙著陶老夫人的靜漪。
老二姨太蘇秀芬湊趣說:“可不是。太太瞧著便是格外的高興些。”
靜漪不聲不響地,待她們都落了座,等著奉茶。一堂的女眷經過這一路顛簸,談興卻不減半分。
“老七怎麼不來?”陶盛春看了眼靜漪,問道,“那幾位都有不來的道理,他在忙什麼?”
第十二章 一舒一卷的畫 (十一)
靜漪語塞。
陶驤到底在忙些什麼,她一時還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陶盛春便笑了。
“驤哥兒不愛花兒草兒的。駿哥兒和爾宜禮拜天來。你大嫂乾脆就沒空來,只咱們這些閒人玩一玩。”陶老夫人笑道。
靜漪從金萱手中接了茶給她奉上媲。
陶老夫人看看她,喝了口茶,微笑道:“要我說也罷了……靜漪你就自個兒去愚園住,也別同我們這些老婆子混了,年輕小媳婦兒,和我們這些氣濁貌醜的老太婆在一處,倒不如自己清淨些。”
“大嫂,這話我不愛聽。你是氣濁貌醜,我可年輕著呢。”陶因潤拿了把羽毛扇,扇了扇。斜著眼睛瞅瞅靜漪,說:“我說,侄孫媳婦兒,我也口渴了。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