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悠之口,二來也能將朔王推上共主的地位,自此大業可成。
想得是好,但操作起來卻是另一回事。
尚熙在心裡權衡,終於打算拋棄業王的情義對之痛下殺手時,竟胡里胡塗蒙上業王宮廷政變,似是業王的王后以外戚之權打算逼宮,尚熙潛伏日久,偶然遇見業王身後有人虎視眈眈,最終的出手,竟然是救了業王一命。
業王大喜,而後政變之事便不了了之。
面對尚熙程咬金的出現,桐亮自然不情不願,這政變的事情他早看透,且暗中令人安排妥當打算來個甕中捉鱉,屆時便能上諫業王將外戚勢力完全剷除,可惜最後事情只被當作刺客刺殺收場,於是在業王歡欣鼓舞把尚熙當作救命恩人時,桐亮豪不客氣將尚熙立場點破。
尚熙也不隱藏,直言說出自己本來的目的。
話未說完,在場的人,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
業王同樣收起笑容,看了尚熙一眼,然後幽幽嘆了幾口氣。
唯有桐亮心念急轉,說出了套兩全其美的辦法,不僅尚熙可以用忠勇之名在朔國立足,業國還能藉機讓朔王應允了懸而不決的通商大事。
不過沒人發現這辦法他其實夾帶了三分報復與三分看熱鬧的心態。
他還是那樣笑嘻嘻地道:「既然尚大人不遠千里而來,在下也不好怠慢,謹遵業王之令,設法讓兩國有了皆大歡喜的結果吧。」
因此事情演變至此,尚熙看來落魄,而業王大義凜然,桐亮在旁竊笑,完全被瞞在鼓裡的朔王神色凝歛深不可測。
☆、(15鮮幣)十、一朝投我以木桃,報之瓊瑤得君歡(4)
見場面有些僵持,桐亮在旁擠了個眉眼,提醒業王速戰速決。
業王咳了一聲當作開場,溫言道:「不知朔王是否已看完兩國盟議?」
朔王不疾不徐:「已看過。」
「既然如此……」業王樂見其成:「不知朔王的決定如何?」
此話一出,又是半晌沉默。
朔王在收到衛宇軍報告說尚熙擅自暗殺業王失敗時,一時間沒有反應,又看見業王的書信,打算跟上次一樣以尚熙為約定兩國開渠通商,他還以為尚熙會在業國受到禮遇,不過這次從尚熙臉頰上隱隱約約看見的瘀血印子,還有全身被縛的狀況看來,業王這次看來勢在必行,他不能妄加動作。
加上現下他人也在業國中心,更需要多方顧忌,所以思忖了番,才冷靜回應:「業王心意,本王明白,開渠乃兩國受惠,萬民利益,本王自當不宜阻攔。」
業王欣喜:「既然如此,寡人便與貴國約定,開渠通商既已敲定,兩國之間必當和平共處,互不侵犯。」
隨後讓人擬定紙約,蓋上兩國王印,已示落成。
當朔王親署名上最後一筆,他憤憤地將筆丟開,然後瞄了業王一眼,微惱道:「該將尚熙歸還本王了吧!」
聽見這急迫口吻,業王淡然一笑,臉色中帶著幾分無奈,還是讓人迅速替尚熙鬆綁。
雖然完成了民生大計,可將良將拱手交還還真是令人心酸,業王眼色表露無遺的失望,讓桐亮看進眼底。
然而桐亮卻不如業王那般仁厚,早在先前已另有計畫。
此刻,朔王見給尚熙鬆綁的下人手拙,恨不得馬上衝到尚熙那邊。
就在各人懷有各個心思,無暇他顧之際,自朔王身後的護衛隊隱隱走出一人。
他身旁的隊友見狀只是小聲地喊了一聲要他回去,以為是哪個生份的小兵不知禮儀,可是那人越走越快,莫可奈何之下,他為免惹禍上身也悄悄退回行列之中當作沒看到這回事。
尚熙身上的繩子終於被卸下,在他結實的胳臂上還深深殘存著繩子的花紋印,桐亮見了暗中偷笑,下次若有機會,他肯定會綁得更嚴實些。
就在尚熙將雙手伸出,預備讓別人將他的手銬開鎖,他眼角瞥見遠處閃過一點光亮,細神去看,赫然瞧見朔王身後有人不懷好意的靠近,那光點正是該人身上的甲冑所折射出的。
尚熙心生不祥之感,沒來由地,拔腿就往朔王方向跑。
朔王見狀疾呼一聲尚熙的名,只聽尚熙面向他大喊:「朔王!小心身後──」
卻是不及。
那人趕忙抽出配劍,劈頭就往朔王刺去,朔王匆匆回身,只趕得及避過要害,前臂上還是被生生劃出一刀,霎時只見那人啐了一口,提起配劍又打算置朔王於死地。
同時,遠在兩三丈外的朔國隨侍竟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