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1/4 頁)
只是沒想到廢皇子竟比先帝去得還早,到了如今若是沒有恭親王,這遺詔也不過是廢紙一張了。
然,恭親王卻忽然歸朝了,還被人疑似錦衣衛劫殺,可知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今日薛雲上若是說不清,廢帝幽禁便是他的結果,而繼位者就是這位恭親王了。
所以不少人都不禁偷偷看向寶座之上的薛雲上。
果見薛雲上早已橫眉怒目,冷聲道:“所以鄭國公這是要廢朕了?”
鄭國公向上一恭,又道:“微臣不敢。只要皇上說清道明為何要狙殺恭親王,此遺詔也不過是告誡之用罷了。”
薛雲上起身,立於丹陛頂上睥睨而下,道:“莫說這遺詔的真偽待定,就說恭親王。朕已是九五之尊,他還能妨礙朕何?朕何苦多此一舉劫殺於他,落下把柄,天下詬病?”
聞言,百官一想也覺得是這道理,是故都點頭稱是。
可鄭國公卻似比薛雲上的更胸有成竹,道:“原是無礙,可若是襄郡王拿恭親王脅迫於你,便不同了。”?
☆、第 217 章
? 鄭國公這話一出,百官中到底是不解的居多,只是不好問出。
內閣首輔鄭承付正好著時候出列,道:“襄郡王雖有遺詔在手,可行廢立,但前提之下必得是皇上刻薄殘害先帝子嗣。可天下皆知,先帝長子因逼宮而被貶為庶人,後又先於先帝而歿。”
說罷,鄭承付看了一眼怯怯縮縮躲在鄭國公身後的小孩兒,道:“而先帝幼子更是眾所周知死於廢皇子逼宮的那場大火裡了。襄郡王拿這不能分辨身份的孩子就說是恭親王,還威脅皇上?當真是可笑之極。”
百官心中所想亦是如此,故多點頭稱是的。
鄭國公早預料到朝中對這孩子的質疑,自然早有準備,故笑道:“諸位稍安勿躁,慢慢聽來。先帝在位廢皇子逼宮,的確是燒了靈曦宮。放火的正是恭親王的奶母。只是在奶母放了一把火後,終究於心不忍,便將尚且在襁褓之中的恭親王趁亂偷出宮去,帶著一家子躲進了深山老林,再不敢輕易露面。”
說到此處,鄭國公略嘆了一氣,接著才又道:“那場大火,諸位同僚都還記得吧,整整燒了三天三夜。待火光熄滅,杜賢妃的屍首幾乎燒盡,便都說小小的恭親王怕早燒成飛灰了。這方定論恭親王也是死了的。”
聽罷,韓尚書出列道:“既如此,那奶母為何在廢皇子死後,還不將恭親王抱回宮來?
靈曦宮中之人可是都死在那場火海中了,是再沒人知道她的罪行。只要她稍作遮掩,她便是拯救皇嗣的大功勞之人。旁的不多說,子孫三代的榮華富貴便不用愁了。”
鄭國公笑道:“的確如此。只是這奶母帶著一家老小躲進深山老林之後,終日惶惶,因此得了一場急病竟死了。
也是深山之中的日子不好過,奶母兒孫又盡是大字不識的,奶母臨終更是來不及將恭親王身份告知便去了,所以那些可證明恭親王身世的細軟物件,便被奶母兒孫佔為己有,還一件一件典當了好過活。
起先,奶母兒孫所典當的不過是些零碎的,還不太打眼,到了今年他們竟然將恭親王寶印給典當了。這樣的東西那家典當行敢收,自然便有人偷偷報了官府。
說來也是巧得很,當地縣丞相正是襄王府從前放出來改了良籍的老僕之後。得如此驚天的訊息,自然頭一個便稟了襄郡王。”
說到這,鄭國公掃看眾人,最終還是定睛看向薛雲上,道:“襄郡王得知恭親王尚存活在世後並未聲張,只悄悄把人接了回來。
至於襄郡王為何會如此隱而不報?自然也是為了私心。
這京城中誰不知襄郡王最是偏愛長子和次子,襄郡王正是想借此威脅皇上,讓皇上接回他的長子和次子,並冊封其中一子為世子。”
這時,鄭國公又回頭看殿中百官,道:“近來京城中的風言風語,諸位同僚可是都有所耳聞了吧。”
鄭承付蹙眉道:“難不成那些傳言襄郡王有遺詔,可廢立帝皇的傳言,正是襄郡王的故意為之?”
鄭國公點頭道:“沒錯。襄郡王將傳言放出後便脅迫皇上,倘若皇上不答應他之所求,他便找人殺了恭親王並栽贓給皇上。那時,他便可逼迫皇上退位。”
此話一出,又是一陣譁然。
只薛雲上冷眼睨下,末了竟還拍起手來。
滿朝文武詫異,皆朝薛雲上看去,就聽薛雲上道:“鄭國公口才果然了得。只是為何朕這個鄭國公口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