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部分(第3/4 頁)
李隆基道:“雖然朕丟了長安,但賊軍只是暫時得意而已。天下大部分的疆土還是在朝廷手中,嚴格來說,安祿山之亂只是疥癬之疾。即便效率低一些,也足以平叛。”
“這……說得也是,只是微臣還是覺得……”
李隆基繼續勸道:“我大唐之所以落到現在這步田地,主要是怪朕寵幸楊國忠。但想當初若是有議會,朕又怎會犯此大錯?陳將軍,你難道想以後楊國忠之事重現於大唐?”
“當然不想。”
高力士趁熱打鐵道:“陳將軍助太子登基,剛開始他可能可能會感激您。但哪個皇帝都不會相信一個叛臣吧?您以後準備如何自處?但有了議會就完全不同了。何去何從,陳將軍可要仔細思量。”
這句話算是說中了陳玄禮的心事,他眼前一亮道:“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和眾將士商量一下。”
李隆基意味深長地一笑,道:“朕等著你的好訊息。”
……
……
次日,在馬嵬坡上,舉行了一場頗為潦草的禪位典禮。太子李亨繼位,改元至德,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同日,大唐議會成立,以宰相韋見素為議長,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御史大夫魏方進為副議長,在場四品官以上為議員。
其後,太上皇與皇帝分道揚鑣。李隆基帶一部分官員幸蜀中。李亨帶著議會北上,收攏殘餘兵馬,圍剿叛軍。
兩年後,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弒父,賊軍發生內亂,叛亂遂平,大唐得以中興。
然而此時大唐議會已經總攬了朝中大權,皇帝再想收權已經有心無力了。
……
……
太極宮甘露殿。
今日李隆基的興致頗高,道:“愛妃,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佳節了,你可有什麼安排沒有?昨日皇帝派人來傳話,想帶著皇后來甘露殿和咱們一起過節,你到底同意不同意?”
楊貴妃卻不大高興,道:“國事至此,臣妾哪還有心思過什麼佳節?”
“國事怎麼了?”李隆基大惑不解,道:“安祿山死了,叛亂也平了。我大唐現如今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愛妃有什麼不滿的?”
“哼,現在大唐哪點都好,就是皇室不好,您當太上皇也就罷了,皇帝可是九五至尊,現在又有什麼威風了?他要不是實在閒著沒事,又何必來咱這過節?”
說到這裡,楊玉環泫然欲泣,道:“皇室衰微,始於馬嵬坡,起因於玉環。您說,千載之後,史書會不會把我比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
李隆基趕緊勸慰道:“愛妃,你想多了,皇室之所以衰微,表面上看是起緣於你,實際上卻是起源於一百年前的東華王郭業。要不是他那個關於議會的提議,又怎麼會有今日之變?”
“東華王?怎麼能怪在他老人家身上?”
李隆基搖了搖頭,道:“我沒說怪他,只是說此事嚴格說來由他而且。另外,此事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您這話是什麼意思?”
“若沒有想當初他這個提議,愛妃焉能活到今日?若沒有議會,我和皇帝的關係會如此融洽?”
“可對皇室來說……”
“對皇室來說,好壞參半。你只看到了皇室大權旁落,卻沒看到從此以後皇位的更迭將無比平和,再無父子兄弟相殘之事。更重要的是……”
“什麼?”
“若沒有議會,我大唐很可能四世而亡。而有了議會之後,卻可能延續千年以上。這如何不算是一件好事?”
楊玉環沉吟道:“如此說來,你我夫妻乃至大唐能有今日,都是想當初東華王的遺澤了?”
“正是。我那外祖父雖然現如今仙蹤渺渺,但他的遺澤還在澤被著我們這些後人。今晚我們就為他老人家上一柱香吧。”
(正文完)
番外篇
第1章愛江山也愛美人(1)
時間回到永徽元年。
老皇上駕崩,新帝登基,大哥被改封為東華王,再加上父親的葬禮,這幾件事接踵而來,真把李義府忙了個腳不沾地。
尤其是老爺子的葬禮,有道是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後看子敬父。李義府身為東華王的結義兄弟炙手可熱,前來捧場的人自然如過江之鯽。
再加上李義府本身的官職相對不高,迎來送往必須親自出面禮數周到,一場喪事辦完,好懸沒累出一場大病來。
好不容易喪事辦完,可以好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