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第4/4 頁)
雙方已經解除了戰爭狀態,秉承著利潤至上的商人們,便已經蜂擁而至,但凡有點眼光的商人都很清楚,大戰過後,正是賺大錢的時機,從大燕運往東胡的是無數的日常用品,針頭線腦,茶磚以及鍋碗瓢盆,而從東胡帶回來的卻是真金白銀,皮毛以及藥材,這是典型的一本萬利的生意,不僅有大型商隊,也有獨腳行商,反正只要順利抵達,便能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這一路之上,也不是沒有風險的,通往東胡深處,沿途之上,因為大戰過後而殘存下來的潰兵,極有可能演變成土匪,而如果碰上巧取豪奪。你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一般的大型商隊都有隨隊護衛,配備精良,而且這些商隊一般都與當地政權的實權人物有勾連,並不擔心這個,而實力薄弱的商人,則當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
當然,高遠並不關心這個,任何時候,都不可能禁絕兩地的商業交流。而且,禁絕並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比方說東胡的一些特產,便是遼西所需要的,如果斷絕商路,這些東西自然也就不能順利獲得了。反正商人們往來,都是要交稅的,而這些稅銀的最終去向,又只能是徵東府。內心深處。高遠甚至希望兩地的商業交流更頻繁一點,這樣,自己可以收取更多的稅銀。而在這些銀兩的利用率上,高遠自信這個世界。沒有那個政府能經自己的徵東府更有效。
當然,這並不代表著徵東府便對商業的來往放任不管,比如鐵料,武器等便是禁止的。公然向東胡出售這些東西,一旦抓住,便只有殺頭一條路可走。
不過自兩國停戰之後。根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高遠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東胡人對於耕種的農具突然大幅度的增加,曹天賜曾經懷疑,東胡人是另闢蹊徑,將這些農具引進之後,重新融化成鐵,打製兵器,高遠卻哧之以鼻,如果靠這些玩意兒來籌集鐵料,打造兵器,東胡只怕早就滅亡了,還能等到今天。大量進口農具,應當是東胡人在國內政策之上出現了大的變動,或許,他們正準備從遊牧向農耕過渡。對於東胡國內的任何一點變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