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部分(第3/4 頁)
萬縷的聯絡,剿滅行動便變得有些奇怪起來。成了一場貓捉老鼠遊戲,以至於最後不得不調動正規軍開始進剿,現在雖然局勢平穩了一些,但檀鋒並不認為事情就到此為止了。暫時的平靜,只怕在蘊釀著更大的風暴。
在燕國時,檀鋒亦執掌過國家大權。他深深的清楚,農民,是最為溫順和老實的一個族群,只要有一口飯吃,他們絕不會挺而走險,冒著殺頭的危險來造反的。蜀郡此起彼伏的起義和暴動,只能說明那裡的局勢已經崩壞到無以復加了。
曾幾何時,強大的大秦,在燕國眼中,只能仰望的大秦局勢就到了這樣一個危險的地步,而這一切,都是拜高遠所賜。
高遠敢於裁撤國內數十萬地方衛軍,就說明他對國內的安全形勢相當自信,只需要依靠少量的警察,就能搞好當地的治安,這在秦國是不敢相象的。
自己關於漢國的一系列報告遞到了秦王的案頭,就此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再無絲毫訊息,這讓檀鋒有些沮喪,他認為現在的大秦,已經午瘡百孔,如果不敢破釜沉舟,銳意改革的話,用不了多久,這艘大船就會自沉的。
基於這個認識,他與當朝首輔範睢走到了一起,因為範睢對他的一些分析極為賞識,多次來信與他探討關於漢國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能否移植到秦國。
只可惜,在大秦,對著朝政有著深刻影響力的並不是範睢,而是李儒,範睢更像是老秦王在臨死之前給新王找的一個裱糊匠,能做的只能是修修補補,而無法做出實質性的改變。檀鋒不認為李儒沒有看到秦國現在面臨的危機,但他卻執意的不願意作出改變,是因為他不想在與師弟蔣家權的這場學術之爭之中輸掉嗎?
在檀鋒看來,李儒已經輸掉了。
秦國如果實行改革的話,的確會觸動許多既得利益者,但這些人都是依附在秦國這棵大樹之上的藤蔓,只要牢牢地掌控住軍隊,檀鋒不認為他們能翻出多大的浪花來,破而後立,才有機會,鳳凰涅磐,方才浴火重生啊。
留給秦國的時間不多,漢國高遠之所以停戰,也是因為這些年來連邊的征戰而使得國內經濟告急,需要先穩定國內,但以漢國行政的高效和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的施行,漢國恢復的速度遠遠不是秦國能比擬的,當高遠穩定了國內形式,民生經濟開始復甦,就是他大舉進攻的時候。
高遠的經濟政策之中有一個讓檀鋒耳目一新的新名詞,那就是赤字經營,換句話說,高遠的漢國朝廷每一年都是欠錢的,不僅欠錢,而且數額巨大,典型的寅吃卯糧,告借債度日,換去年的,借明年的,但這些借來的錢高遠都幹了什麼呢?修路,興修水利等大型的工程在漢國國內就從來沒有停過,這些行動不僅極大地拉動了本地的經濟,也保證了這些地方經濟的蓬勃的發展,反過來,經濟的發展也促使了漢國的繁榮。高遠的朝廷永遠能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借到大筆的錢,而且這些錢不是出自某一個階層,而是整個漢國百姓在買單,他們的老百姓手中有閒錢,也願意將這些閒錢投入到國家債卷中去,一來是對他們的王表示敬意,二來,也確實能掙到錢,對於那些並不擅長經營的農民來說。錢放在手裡還不如投到國債中去賺取利息。他位不怕虧,因為他們有一個讓他們敬服的王而這些年來,高遠連年借錢,卻也是年年還錢,信用早已經建立起來了。
在秦國,這可能嗎?
不可能,一般的老百姓手裡根本沒有錢,他們也許今天晚上還在想明天到哪裡去掙飯錢,而那些有錢的呢,偏偏卻是對秦國的底細瞭解的最清楚的一批人。恐怕他們寧可將錢悄悄地送到漢國去購買漢國的國債,也不會去買本國的。
房門吱呀一聲響動,燈光閃爍,頂替了檀康成為自己親衛統領的田繼掌著燈走了進來,檀鋒轉頭看著窗外,不知不覺間,自己竟然在書房裡關了大半天了,竟然沒有意識到天已經快要黑了。
田繼也是跟著自己從燕國一路到秦國的老人,但除了一身武力還值得稱道。其它的地方比起檀康相去甚遠,能幫自己的並不多。
“大將軍,咸陽來人了,要求見大將軍。我讓他們先等在客廳之中。”田繼將油燈放在大案之上,低聲對檀鋒道:“還有,夫人已經數次來摧大將軍回去用飯了。”
“我知道了。”檀鋒點點頭,自己的夫人是一個嫻淑的女人。人也長得漂亮,但自己對於她,卻著實談不上有多少感情。所謂的相敬如賓,便是兩人彼此之間的客客氣氣,或者,自己的熱情,已經在另一個女人的身上消耗殆盡了吧。
“咸陽來了人了,又是來告訴我下半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