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4 頁)
的事情嗎?
稱呼這個時候的滿清為滿清韃子,實際上還是餘風後世的思維作怪,眼下是崇禎七年,要知道,要到崇禎十年,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十年的時候,才有了大清這個名號出現,也就是說,別看努爾哈赤牛逼了一輩子,可他楞是一天都沒當上皇帝,他那清太祖,還是他的後人給他封的。
沒有正式建國之前的滿清,說是大明的藩屬,實際上就是一個武裝強盜集團,到處以打劫為生,以打劫為樂,大明他們搶,蒙古他們搶,對於這近在咫尺的朝鮮小兄弟,他們實在是沒有理由會放過。餘風有這個想法很是正常,實際上,在朝鮮的北方與滿清交界的平安道,寧安道,簡直就成了滿清騎兵的後花園,他們什麼時候想來就來,想去就去,這朝鮮國王李琮也只有乾瞪眼的份,他倒是想打,可是以“二百年不知兵事”的朝鮮兵的軟弱,和睡覺都在馬背上的滿蒙騎兵野戰,他自己覺得都有點不靠譜,能守住幾個大城也就不錯了,至於野戰,還是省省吧!
至於名義上和朝鮮結盟,那是皇太極一上臺就幹了的事情,當時皇太極派阿敏在朝鮮轉悠了一圈,朝鮮就忙不迭的遞上了結盟書,不過這結盟和吞併,可是兩回事情,誰規定了結盟就不能搶搶盟友了,盟友,你你朝鮮能盟得過蒙古?別說搶點了,就算是蒙古後來幫滿清取了天下,滿清還時不時的施行“減丁”政策了,可見滿清這一優良作風,還是有著悠久的傳統的。
不知道維拉斯科的番人教習營,距離上次傳回來報告,又增加了多少人,餘風心裡暗暗想道。不過按照教習營招募士兵的速度,滿打滿算,餘風留在朝鮮的力量,絕對不會超過千人,若真的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雲青山和維拉斯科二人收縮兵力,固守這新城,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想到這些,餘風心裡那股無名火,才稍稍平息了一些,如今他也是上位者的氣度有了,至少他沒有在沒有考慮周全的情況下,亂下定言,如是真的如此,難堪的只怕就是他了,哪怕他後面再如何補救,對他的威望,也勢必是一個大大的打擊。
行走了大約三四里地,前方的隊伍突然停了下來,一條十多丈寬的河流出現在餘風的面前。而河流上原來的一道木橋,此刻看得出來,已經被人生生的拆斷,在河流的對岸,影影綽綽有些旗號人馬正在那裡嚴陣以待。
不用斥候,餘風都看得明白,那旗號正是風字營的旗號,他突然心裡有些明白了,敢情之所以一路上沒有人攔截他們,是在這裡等著他們呢?看來這雲青山還有點計謀,至少,他知道半渡而擊,若真是海盜什麼的,在風字營裝備的較之普通火銃射程要長上一截的火銃面前,恐怕,這條河,還真的不那麼好過。
“原地警戒,各營打出自己的旗號來!”既然是這樣,餘風連派人過河聯絡都省了,這旗號一打出來,河那邊的人總會有旗手聯絡吧,不管是哪一個百戶,這軍中的旗手,都是有定製的,若是看不懂旗語,啥都不說了,準備開打吧!
隨著餘風的命令,每個百戶的旗幟都打了出來,有旗手更是跑到較高一點的開闊點,有板有眼的朝著河的對岸打起旗語來。
這旗語倒不是餘風的手筆,而是整個大明官兵都熟識的東西,趙家莊的那一幫老卒,對於這些軍中必懂的知識,那可都是門清,這就相當於後世的指揮系統了,很多人以為,古代行軍作戰,不過是聞鼓進,聞金退,如此而已。這可就是大錯特錯了,古人不比現代人愚笨,雖然沒有後世的電話電報計算機指揮系統,那是當時的條件限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能在當時允許的條件下,創造出一套特有的指揮系統來來,試想一下,古人動輒數萬數十萬大軍作戰,要是不能及時將主帥將領們的意圖傳遞給士兵,那麼多人,簡直不用打自己就亂了。所以,這靠著旗幟指揮軍隊,就成了一門很系統的軍事技能了,古人常常有斬將奪旗取得勝利的例子,實際上,這和現代特種兵斬首行動端掉了敵人的指揮部沒有什麼區別。
只不過,餘風在風字營的旗語裡面加了一些極具個人特色的旗語,具體如何,就不足為外人道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風字營的官兵也許可以完全看懂其他大明官兵的旗語,但是,其他的大明官兵,未必能完全領會風字營的旗語的意思。
果然,這旗手的表明身份和詢問對方身份的旗語一打過去,在河的對岸,沒多久就有了反應,而且,反應還很激烈,兩邊的旗手還在各自比劃著,那邊就有人抬出兩個木排丟進了河水中,顧不得會不會被這邊的人誤傷,一前一後的朝著對岸划來了。
“報將軍,是神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