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3/4 頁)
耗殆盡,要指望其他的流民像剛才這樣玩命的衝殺,那他是不要指望了,若是他強行下令,只怕官兵還沒有亂,自己這邊就要出大問題。
他還在考慮下一步的戰略,但是,餘風卻是沒有給他多少時間,第一梯隊兩個幾乎完整的千人方陣,和第二梯隊的三個方陣,成品字形,開始朝著他們的本陣突擊了,而側翼,大量遊騎也出現了,這分明是擺出一股決戰的架勢。
而且,官兵明顯的學乖了,他們不再託大,而是保持著嚴密的陣形,和他的人馬保持距離,有條不紊的用火炮和火銃收割著他的手下。他只能一點一點的用自己的人馬,去阻攔官兵的腳步,當然,騎隊是他的老底子,他是絕對不會用的,就算這些步卒炮灰全部打光,他憑著自己的騎隊,一兩個月,又能拉出這麼多的人馬來。
他的選擇非常的正確,實際上,他想到的最壞的結果,就在他的面前,切切實實的發生了。在全軍崩潰的時候,他果斷的帶著自己的這隻騎隊迅速的脫離戰場,有了戰場上成千上萬的敗卒的阻攔,官兵的騎兵,也一時半會追不上他。
崇禎十三年二月,羅汝才十餘萬兵馬和官兵大戰於集慶,官兵大勝,羅汝才率三千輕騎遁走。
二月底,流民軍內訌,闖王李自成設宴款待羅汝才,席間殺之,羅汝才部悉數併入李闖部。
三月,餘風新軍抵達開封附近,於黃河渡口,於李自成一部大戰,李自成軍潰敗。此時朝廷援救開封各路援兵已經逐漸逼近,李自成審時度勢,決定放棄開封,回師洛陽,開封之危頓解。
五月,奉朝廷旨意,餘風留五千兵馬,駐防天津,其餘所有人馬,均經海路返回朝鮮。五月底,朝鮮李琮釋出詔令,冊封餘風為大將軍,總督朝鮮軍務。與此同時,大明朝廷亦加封餘風為鎮遠將軍,朝鮮總兵官,加兵部侍郎銜,給予他獨斷專機之權。餘風無論是法理上,還是實質上,成了名符其實的朝鮮王。
十四年秋,大清再度南下牧馬,朝鮮鎮遠將軍,奉大明皇帝聖旨,揮師攻伐大清,大清朝廷,迅速調集大軍,意圖一舉擊敗朝鮮鎮遠將軍所屬軍馬。然而此時鎮遠將軍手下兵馬,已過十萬,戰將如雲,此刻精銳淨出,頓時讓大清國國本動搖。
接連十三戰,戰戰報捷,大清不得不緊急將進關的兵馬急速召回。然而,此刻大明上下,已經達成共識,竟欲與鎮遠將軍遙想呼應,一絕這數十年之北患。國內各處平定李自成的兵馬,遠遠不斷的調往宣府,大同,薊,遼,更是在山海關陳設重兵,堵住了韃子北歸之路。
這樣的結果,就是鎮遠將軍一直兵臨盛京城下,都沒有在遇到大清的主力的有效阻擊。大清朝廷在皇太極的不甘之下,遠遁漠北,一時之間,貌似強大的大清國,從此分崩析離。
國內阻擊韃子迴歸的大明官兵,也付出了足夠的代價,為了全殲這一股實力強勁走路無路的韃子,大明的軍力,幾乎傷亡了五成以上,但是儘管如此,當最後一個韃子授首的時候,仍然是舉國歡慶,崇禎皇帝和大明朝廷的威望,一時達到了頂峰。
然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等到大明仍然處於高興從此以後,再無北患的歡樂氣氛的時候,李自成麾下聚集了百萬之眾,開國稱帝,國號大順。並自洛陽起兵,開始東征。
此刻大明朝精銳損失得七七八八,各府各縣一片空虛。大順軍所到之處,望者披靡。不過數月,幾乎就取了半壁河山。大明一時竟有社稷將傾的氣象。
無可奈何之下,大明又打起了鎮遠將軍的主意。鎮遠將軍和大明的關係,滿朝文武幾乎沒有一個不清楚的,這鎮遠將軍,雖然看起來聽從朝廷調遣,但是,那也是一個聽調不聽宣的貨色,而此刻他麾下精兵強將無數,早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勢。若是想憑著一紙聖旨,便讓他率軍入關,那恐怕不太現實。
出兵打韃子,那是有著看得見的好處的,說是奉大明皇帝聖旨討伐大清,這不過是一個順手人情罷了。但是,這廝已經是朝鮮總兵官了,還要給他什麼好處,才能說得動他出兵呢,難道封王?
對,就是封王,雖然崇禎朝,一個異姓王都沒有出,但是,這個例子,今天就要從餘風身上開了,若是那李闖進了京師,這大明朝都不在了,這王不王的還有什麼用,若是這樣一個爵位,能換得來十萬精銳,傻子才不換呢。
崇禎和他的朝臣不是傻子。
十五年春,餘風封王爵,爵名開平王。封爵旨意上清楚的表示,如今餘風所佔領的地盤,如今全是他的封地,所謂開平王,意為開拓平定之意,開自然是開疆拓土,平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