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也沒變,但是皇帝的想法變了,沒讓他小小年紀就去就藩。
饒是如此,衛崇榮和衛時的接觸也很少,偶爾在宮裡遇上了,也不過是點頭之交。要是追究上一輩的恩怨,更是隻有衛時欠衛崇榮的,因為陷害衛昭被俘的人,就是衛時的舅舅李伉。
只是逝者已逝,而是還是戰死的,皇帝后來從衛昭那裡得知了真相,也沒把這件事公開。
畢竟,李伉的英雄形象已經樹立了很多年,衛昭沒有證據,口說無憑。愣是把他拉下神壇,只會引起民眾的反彈,覺得他是在給自己的戰敗尋找藉口和替罪羊,哪怕他說的,全部都是事實。
衛崇榮不知道,衛萱是沒有查到衛時,還是查到了更多的東西不便說出來。不過涉及到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衛崇榮把他知道的資訊毫無保留地告訴了衛昭,剩下的事情就不歸他管了。
衛崇榮滿心以為,衛昭會像以往那樣,很快查清事情的緣由。畢竟,衛時只是個尚未開府的小皇子,且沒有母族可以依仗,他在宮裡做點什麼,手腳不可能太乾淨。
豈料沒過兩日,衛昭就很嚴肅地告訴他,此事到此為止,以後再不要提起。
衛崇榮愕然,隨即明白,這件事比他想象地還要複雜,衛萱查不下去,衛昭一樣無可奈何。
春獵過後,衛崇榮進宮讀書變得小心翼翼,宮學以外的地方,絕不隨便亂走。
樹欲靜而風不止,他算是深深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進入五十一年,皇帝的身體變得時好時壞,不管太子和秦王有多剋制自己的舉止,各種有理無理的說法還是不脛而走。
最開始,衛崇榮對衛夙的病並不在意。上輩子,太子和元康公主冤死,衛昭被俘自盡,君情以身殉國,皇帝照樣撐到了永嘉五十四年,活了整整七十歲。
如今,巫蠱之禍沒有發生,皇帝的兒子除了衛旭全部健在,北疆的失土如數收回,還開拓了靈州大片土地。衛崇榮怎麼想,都覺得衛夙搞不好比原來還能多活幾年。
他甚至因此暗暗同情過他的太子伯父,虧得他生得比較晚,是衛夙年近而立才生的兒子,不然依著衛夙的壽數,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熬不過他,那就悲劇了。
不想衛夙的病情反反覆覆,竟是越來越嚴重了,孫野和上官翔對皇帝進行了會診。兩人的結論是相同的,就是皇帝沒有致命絕症,而是年紀大了,壽數到了,藥石罔效。
衛崇榮聞訊驚駭不已,這是什麼道理。難道說,以前國事家事亂成一團麻的時候,皇帝是強撐著不敢死,而今心願得償,了無牽掛,反而撐不住了。
☆、第062章 帝崩
皇帝病重,不能理事,朝中政事由太子全權處理,邊關防務則是秦王在負責。
衛昭生怕剛剛收回的幽州和靈州局勢不穩,不但連給霍青陽去了三封急信,要他務必小心謹慎,既要防範已經遷走的扶余人,也要留意已經歸順的那些,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出不得半點疏漏。
除此之外,衛昭還將鹿鳴派往了朔州,牢牢盯著鐵勒人的動向。衛斯雷這個人,他不是很信任得過,倘若給了他可乘之機,後果很難預料,所以要提前做好應對一切變化的準備。
論理,皇帝龍體不適,皇子皇孫們是應該輪流侍疾的,就像兩年前那次一樣。但是,衛夙除了衛昭,根本不召見其他皇子,更不要說是讓他們侍疾了,壓根兒就見不著皇帝的面。
太子衛明忙於政事,無暇分心也就罷了。魯王衛曉身無實職,每天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帶孩子,空閒時間多的是,可他見到皇帝的次數,遠遠不及他家內君。
代王衛時尚未成年,還在宮學讀書,他和衛蘭是同班同學。皇帝並未傳召他們侍疾,因而宮學的正常教學秩序沒有受到影響。
衛昊和衛陽兩位小皇子更是年幼,連進宮學讀書的年齡都還不夠,他們聽說父皇生病了,都鬧著要去請安,見不著皇帝,就在紫宸宮外哭個不停。
衛昊活潑開朗,衛陽酷肖皇帝,衛夙對兩位老來子,一向是疼愛有加的。然而這一回,他只召見了他們一次,就派人告訴燕離和趙姬,仔細看好孩子,不得驚擾聖駕。
如此一來,衛昭就成了眾矢之的,所有人都在猜測,皇帝頻繁召見他,到底說了些什麼。
要說皇帝偏愛秦王冷落東宮,大部分人都是承認的,可要說皇帝動了儲君換人的心思,卻又看著不像。畢竟,衛夙只是不大見太子的面,朝中大小事情都是全權交給了他的,並未讓秦王插手。
再則說,衛夙雖然不大過問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