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4 頁)
過,朝廷的運轉就要恢復正常了,眾人重新開始忙碌起來。
衛萱和太后的相繼去世給了衛明很沉重的打擊,僅在國喪期間,皇帝就先後病了兩回,雖說不是特別嚴重,可想想歷代先皇的壽數,還是不能不讓人緊張。
大衍皇朝立國近三百年,最高壽的皇帝就是先帝衛夙,活了整整七十歲,其次是高宗皇帝衛弦,活了六十四歲。除此之外,沒有一位活到六十歲的,其中有好幾位,甚至都沒到五十歲。
今上生於永嘉十三年,今年四十七歲,亦不算年輕了,偏偏太子身故,東宮之位虛懸。雖說湘王已經被圈了,朝中就剩趙王一個皇子,可是沒立太子,許多朝臣心裡還是很不安的。
因而太后的國喪一過,就有朝臣上了摺子,請立趙王為太子。
按照慣例,大衍的皇子只要是沒就藩的,都能入朝歷練,比如趙王就在禮部。但是,皇子只能去六部中的任一部,而太子是有自己的詹事府的,那就是個縮小版的朝廷。
普通皇子和皇太子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先前的衛萱,就是從小被衛明精心培養的。如今,衛萱沒了,再立太子是遲早的事,若是衛明有多個選擇,細細挑選倒也說得上是謹慎之舉。
但事實上,太子的候選人只有一個,就是趙王衛蘭。朝臣們希望早立儲君,絕對是很正常的想法,畢竟衛蘭是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儲君教育的,早點定了名分,也能早點對他進行鍛鍊。
衛明壓下了所有要求立儲的摺子,沒有給予任何回應。
起初的時候,人們都以為皇帝是思念太子,不忍太快有人代替他的位置。誰知從泰安八年來到泰安九年,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有關立儲的摺子遞上去卻是石沉大海。
隨著太子妃所懷乃是男胎的流言傳出,朝中的不安氣氛愈演愈烈。
難道說……
陛下是在等太子妃生下男嗣,他要冊立太孫?
想到這裡,很多人徹底坐不住了。
大衍曆來沒有冊封太孫的習慣,太子的嫡長子,通常都是直接封的郡王。
唯一的例外是英宗皇帝的嫡長子衛怡,他出生即封太孫,可他也不是由太孫直接繼位的,而是英宗皇帝登基後封了他為太子,等到英宗皇帝駕崩,再以太子身份繼位。
倒是大衍皇朝前面的神川皇朝,有過太孫直接登基的先例。可是那兩位倒黴的小皇帝,都在登基後不久被自己的叔叔篡了位,一個被軟禁終生,一個逃亡海外,從此不知所蹤。
要知道,神川皇朝的兩位倒黴太孫,都是他們的太子父親活著時就冊封的,只不過是爺爺太能活,熬死了他們的爹,這才直接傳位給了孫兒。
而衛明這裡,太子已經不在了,生前沒有兒子,若是遺腹子封太孫,除非今上能有先帝的壽數,親手把小太孫撫養成人,否則的話,就是禍起蕭牆的開端。
皇帝又不是沒兒子,何必製造這樣的事端出來,真是沒有必要。
三省長官裡頭,侍中姜澈是世襲罔替的永安王,他的王妃是太子妃的姐姐謝秀,尚書令上官軒是趙王妃的父親,這兩位的立場如何,不言而喻,儘管他們本人,都是非常剋制的。
剩下中書令孫舒,這位是絕對的中立人士,凡事跟著皇帝走的。只是這一回,孫舒也看不透衛明的心思了,不得不找衛昭商量應對之策。
衛崇榮每每見到孫舒,都有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要不是他當年建議衛昭,把魯王夫夫弄回了渝京,這位原來死於太平二年的虢國公,早就不在人世了。
孫舒見到衛昭,根本顧不得寒暄,直接問道:“秦王殿下,你說陛下究竟如何想的?冊立太孫,實在不是明智之舉……”衛明的身體狀況如何,他可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
“表兄,稍安勿躁。”比起孫舒,衛昭的神情明顯更淡然些,“太子妃還沒生呢,現在說立太孫的話,是不是太早了些,她要是生個女兒,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萬一是兒子怎麼辦?”雖然孫野對孩子的性別絕口不提,可以孫舒對他的瞭解,太子妃懷的多半是個兒子,不然他不會那樣謹慎,就差沒天天守在宮裡了。
“君命難違。”衛昭不假思索道:“皇兄堅持要立太孫,豈是你我能夠阻攔的。”其實在衛昭看來,立太孫沒什麼不好的,關鍵是衛明得多護著他幾年,不然幼主登基,於國不利。
孫舒聞言嘆了口氣,不解道:“陛下到底嫌棄趙王什麼?”在他看來,衛蘭是個低調不爭的年輕人,以前只是缺乏歷練,只要衛明給他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