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頁)
便在這滿心的哀悼中過去,五龍觀中道士的道袍換成了白服外,生活卻是恢復了平靜。 全真弟子四處尋找,也未能找到周伯通的蹤跡,周志重由後世得知周伯通將來會住在一處叫做“百花谷”的地方,只是派出弟子卻始終未能尋到,江湖渺渺,猶如大海撈針,實難尋覓。 好在周伯通生**玩,從不願參與教中大事,當年馬鈺辭世他也未曾回山,是以諸人並未放在心上。
此時尚存全真諸子也已老疾,各自帶領弟子回返行宮,全真事務已經真正交在了三代弟子手中。 恭送了一撥撥的人群,看著遠去的背影,周志重也不由的嘆息,這些長輩只怕此去就成永訣。
秋風漸起,黃葉飄落,瑟瑟蕭索之中,傳來了摩尼教在浙東起事的訊息。 周志重這才知曉原來那日石瀅前來賀喜是假,拉攏豪傑是真。 只是她卻不知道,宋代的凝聚力還是比較大的,在這個時代,身為大宋人的觀念深入人心,造反根本不受士大夫和平民階層的支援,有宋一代從未爆發過全國性的大起義,方臘、楊麼等人的失敗也是這個道理,何況事異時移。 如今的浙東,摩尼教根基已不如想象中那般深厚,反倒成了南宋皇室實力最雄厚地地區,畢竟是京畿之地。
明教起義,江南豪傑響應者寥寥,不到半月便給鎮壓下去,徒留鮮血。 此役明教全軍覆滅。 教主石瀅與光明右使衣鎮海失蹤,朝廷發下海捕公文。 四處畫影圖形捉拿,明教勢力再次一蹶不振。 周志重想起石瀅那狡獪而秀氣的面容,暗暗嘆氣,心道此女野心太大,若是生逢其時,只怕是可以將天捅個大窟窿的。
山上的生活是平靜而愜意的,每日與程英朝夕相對。 看著身邊清麗出塵的可人,周志重恍若夢中,常常盯得程英紅暈上頰,此時她雖已為人婦,卻還是臉皮兒極薄,嗔道:“看甚麼!”轉頭不理,周志重總是拉著她的玉手傻笑。
遠離了刀光劍影地江湖,心境重歸平靜。 周志重很快便恢復了道心,半年的幽居生活,自感進境極快。 全真地武功本就講究清靜無為,周志重下山的兩年雖機緣巧合,武功倍增,然道心卻是不進反退。 隱隱不利於修為的增長,如今重歸道門的周志重,方才道武並進,天人合一。 天師張可大與周志重相談數度,也給了他四字“雲淡風清”,極是讚賞,並傳授了不少心得給周志重。 張可大乃是一代奇人,他所傳博大精深,周志重獲益良多,張可大返回龍虎山後周志重自行研習。 道學更是精進。
這日周志重坐在山澗邊。 看著潺潺的流水,心頭忽地湧出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若有所悟,但覺心口一跳,一股熱流自丹田升起,上行膻中,一時間全身暖洋洋的好不舒服,周志重心中大喜,知自己玄功又深了一步。 練武之人頂心為上丹田,心口為中丹田,氣海為下丹田,三田要想暢通,談何容易,如今總算是成功走出了第一步。
周志重立起身來,心中歡喜,縱聲長嘯,聲音清亮,山谷俱聞。 遠處一絲青影掠來,似翩翩蝶舞,姿勢曼妙,似緩實速,瞬息至前。 來人正是程英,她施展地正是黃藥師在浩瀚東海之上練成的桃花島身法。 此時的程英,比婚前稍稍豐腴,卻是於秀麗之中更多了幾分嫵媚。
程英嗔道:“這麼大個人,還像個小孩子大喊大叫的,別嚇壞了人才好。 ”伸手取出一方絲巾在周志重額頭輕輕擦了擦。 周志重內功深湛,哪裡會出汗,只是程英這麼做慣了,仍是抹了幾下,笑道:“我的夫君今日怎地如此開心?莫不是武學又有精進了?”周志重微笑點頭。 程英道:“那今日卻是雙喜臨門了,適才有山下外行師兄傳來訊息,杜大人拜相了。 ”
淳祐四年對史嵩之來說真是不順的一年,朝內外攻擊迭起,在他六請辭相後,終因父喪去職,這其中戶部侍郎劉漢弼不斷在宋理宗跟前進言出了大力。 但不過幾日,理宗發覺自己真的離不了史嵩之這個助手。 他開始回心轉意,準備重新起用史嵩之。 聽到這個訊息後,整個朝廷譁然失色。 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徐元傑口若懸河,不避權貴。 對理宗這種遊戲國事、出爾反爾的做法,“攻之甚力”。 太學生們也紛紛上書堅決反對重新起用史嵩之。 理宗萬般無奈,遂放棄複用史嵩之。 是以杜範、徐元傑、劉漢弼被人並稱為“淳祐三君子”。
淳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