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的甚至擦皮鞋的都有。
韓治軍過去是當老闆的,那一身襯衫穿得格外體面,夾個公文包如今一看也有小老闆的派頭;而鄭平帶個眼睛一臉斯文,看上去就像個文化人,兩人進了研究所大院兒,門衛來問,他們就說自己想來看看那個討債學習班,門衛打量他們一眼,也就讓他們進去了。
進去之後立刻就有人拉他們進了一個教室,那教室其實就是一間大會議室改成的,裡面放了木頭桌椅,最前頭搭了個講臺,有個男的站在講臺上吐沫水橫飛,而當時教室裡也已經坐了不少人,拉他們進來的人和他們說可以先聽聽,覺得好再繳費參加。
鄭平和韓治軍中午沒睡午覺,大教室裡頭頂電風扇呼啦啦吹著熱風,兩人昏昏欲睡聽到一半出來了,出來了之後又去了其他兩個討債班,聽了一會兒又出來了。
他們在研究所大院兒對面的樹蔭下面買茶水喝,韓治軍問鄭平覺得怎麼樣,鄭平搖搖頭道:“我覺得像忽悠人,他們教人家怎麼忽悠人還債,其實自己也在忽悠人。”
韓治軍擦了把臉上的汗道:“就算忽悠人的,也有人願意交錢來上課,你看當時教室裡不少人都帶著筆記本邊聽邊記錄,有模有樣的。”
鄭平道:“我們現在去幹嘛?”
韓治軍:“走,看看城中附近這裡有多少小工廠的。”
結果一統計,那數目還真是不小,韓治軍回去之後稍微估算了一下,全城七七八八林林總總的小工廠上百個,其中還包括了那些近幾年才崛起的鄉鎮企業。
但統計了數目還不夠,還要去了解這些小工廠的基本情況,韓治軍不愧是開過冰箱廠的,有眼光有經驗,他說現在最缺的就是發財的好辦法,但光有好辦法是沒用的,這個辦法還必須能實踐能行得通能賺錢。
鄭平和韓治軍前前後後跑了好幾天,兩人在大太陽地下騎車跑工廠,遠的就坐車,一個小廠一個小廠跑下來,少的一天只能跑兩三個,多的一天能跑十一二個,熱和累還不是最磨人的,最磨人的是很多廠他們連門兒都進不了。
他們一開始想了很多辦法進廠子,一般都是一個人上門,說自己是某某廠搞採購的,如果不讓進就換另外一個人上,換另外一個身份,能騙進去就進去,不能進去只能過一段時間再想辦法,但最後兩人突然摸索出了一個竅門兒——只要問這些小廠缺不缺技術工人,門衛幾乎都不會立刻趕他們走,而是讓他們等等,說是要請示領導。
這個方法幾乎是屢試不爽,同時也讓他們知道,這些工廠在當時確實非常非常缺技術人員,尤其是那些透過各種途徑搞到了機器加工的工廠,更是缺技術工人。
這年頭確實非常缺技術工人,因為以前製造業大廠都是國營企業,技術工人都被壟斷在國營工廠裡,況且會技術的就那麼多人,技術工人相當緊俏。
按道理技術工人緊俏,這些人應該更容易被那些鄉鎮企業和私人工廠挖牆腳才對,可問題是——這年頭交通不發達,資訊的交流不便利,人的想法又比較固步封塵。這些都使得工廠找不到合適的技術工人,技術工人也不會出來找活兒幹,於是這一切都給韓治軍鄭平他們辦介紹班提供了有利條件。
同時鄭爺爺也幫他們打聽了省城這裡的國有企業性質的工廠,算了算,竟然比小工廠少多了,而現在最多的就是鄉鎮工廠,這些工廠夾在國營和私人之間顯得不倫不類格外尷尬。
缺少技術支援的私人工廠和鄉鎮工廠很多,他們也像鄭平韓治軍兩家一樣在尋求生存的出路,而八九年整個經濟發展都幾乎是停步不前,經過了前幾年經濟的突飛猛進和轉變,八九年就好像在跨入新年代的之前走上了一段緩坡,物價闖關被緊急拉閘,可通貨膨脹依舊在持續,國家又透過政策的手在不斷進行調控,以緩解私人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各種弊端,為了保護國有企業,一大批私人企業遭遇整頓。
已有的私人企業停步不前岌岌可危,想下海的一群人看風向不對又收回了腳,報紙上每天都在報道那個私人工廠偷稅漏稅被整頓,哪個企業不合格被吊銷營業資格,有時候鄭海洋自己看了報紙都有點膽戰心驚,國家這個時候確實調控得非常厲害,似乎有意對市場進行整頓。
但這些並沒有打擊鄭平韓治軍他們的信心,在經過辛辛苦苦半個月的跑腿收集資訊之後,他們終於能斬釘截鐵的下結論——可以做!
@
彼時兩人都已經曬黑了一圈兒,何止是黑,又黑又瘦,鄭平的褲腰帶都松下去一大截,韓治軍瘦得下巴都尖了,鄭奶奶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