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 頁)
報表,情況還不錯,這一年度的廣告收益,達到了八千萬大關。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業績,但在蘇信心裡,這點錢對於增長迅猛的華信而言,依然是遠遠不夠。不過他重生回來,賺錢對他來說完全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只是他的年齡限制了他大展身手罷了。
這半年來蘇信,搜腸刮肚,連續寫了二十多首火遍後世網際網路歌曲,首首經典。
要知道,光一首《老鼠愛大米》,就讓楊臣剛身家上億。憑藉著這幾十首歌曲,蘇信少說賺了五六億,這還是在和牧野三七分,然後又給中移動、音樂公司扣除一部分的情況下。蘇信並不想靠著寫歌出名走紅,他和牧野簽訂了協議,所有的歌曲都安在了牧野的名下。這給蘇信省去一大麻煩。
蘇信把這些錢全部匯入華信的財政部。也正是因為這一大筆錢,保證了飛書這一臺燒錢機器繼續保持高速運轉,承載著快要突破一千萬的使用者量。同樣,也讓華信資訊,依然牢牢在蘇信的手中。
其實,早在飛書網的註冊使用者達到十萬時,就已經被國內的一些vc(風投)盯上了,只是蘇信一直沒有同意拉風投,後來隨著飛書愈發強大,走到現在的地步,華信資訊真的是vc們眼中的印鈔機。
如今飛書網的註冊使用者早已突破五百萬,按照市值高達三千萬美元,今年末,飛書一定能夠達到一千萬註冊使用者,到了那時,華信就是一家市值過幾億美元的巨頭網際網路企業,根本不愁拉不到風投。
這半年來,前前後後來拜訪的風投公司不下五十多家,而且都是聞名國內外的風投公司,其中包括國內大名鼎鼎的清華創投,弘瑞科技創業等等vc公司,國外的凱雷、高盛、花旗都有派人來洽談。
但是蘇信全部婉拒了。確實,華信資訊遲早要拉風投,募資上市。但蘇信認為,現在自己手頭有錢,華信資訊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何必又急於把公司分給別人呢?
只是,蘇信寫歌賺錢只是權宜之計,他不可能靠著寫歌來養活華信資訊。
眼下,如何找到正確的、規模化的盈利模式,讓華信達到收益平衡,保持正常的運轉,是蘇信心裡的一大心病。
……
301。第301章 天才與傳奇
其實對於飛書的盈利模式,蘇信心裡早就有了一個不大明確的答案,未來飛書網的基本盈利模式,應該是遊戲+廣告。
別小看廣告,以飛書網模仿的前世facebook為例,前一世,facebook一共有三大盈利模式:
1、廣告。
2、開放平臺的策略,第三方app的支援,可以做分銷渠道,也可以提供服務租賃。
3、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務,比如虛擬產品、支付功能。
蘇信記得一組資料,在2011年,facebook的營收達到37。11億美元,其中廣告營收31。54億美元,廣告的收益佔總營收的85%!
可以說,廣告的收益幾乎支撐著facebook這個龐然大物走向輝煌的地步,但對於蘇信來說,國情不同,導致飛書和facebook的所面對的情況也不同,因而蘇信不敢確定,facebook這種盈利模式是否同樣適合於飛書。
雖說蘇信在飛書立馬植入了中國特色,依照網友們的喜好新增大量的中國元素,但飛書終究是一款模仿facebok的網際網路產品,是一款sns社交網站。
前世,facebook登陸中國網際網路市場,遭遇失敗,除去涉及到國家機密,政府幹預這個因素之外,最基本的原因是facebook的水土不服,缺乏黏著性,它的模仿者校內網便是一個鮮血淋漓的例子。
設想一下,如果騰訊沒有qq這個近乎於無敵的點對點即時系統,又有多少網友有興趣玩兒qq空間呢?中國的網際網路的特殊性就是在於此。
qq是他們在網際網路上的通訊器,就像手機一樣,永遠不會扔掉,但諸如飛書這種sns社交平臺,假如網友們失去新鮮感,玩膩了,他們就會懶得登陸,久而久之連密碼都給忘了。
言而總之,在中國網際網路,社交平臺很難繫結使用者,培養使用者的忠誠度。所以,一旦網友們對飛書失去新鮮感,玩膩歪了,同樣會拋棄飛書。飛書就會成校內第二。
飛書失去了人流量,又何談透過廣告來實現盈利?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蘇信一直致力於讓飛書網完成轉型,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娛樂互動平臺的原因,就是在於此。僅憑飛書,無法繫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