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1/4 頁)
楚君逸抽了抽嘴角,還是沒有給兒子潑冷水,估計祝寧和他兒子要是知道了祺哥兒的想法,臉色一定很好看。
科舉需要寒窗苦讀,學武需要寒暑不輟,祺哥兒的資質是不錯,卻也比不過顧誠之的逆天,但是再苦再累他還是忍了下來,楚君逸看得心疼,也覺倍感欣慰。
臨近年末,唐家和蕭家都在回京的路上,唐大爺早在租唐家宅子的那戶人家搬走之後便住了進去,是為了方便收拾,也是不想再給楚君逸添麻煩。
還沒等到唐家進京,顧誠之升遷的訊息先傳了過來。
不過這回卻不是外放,而是升到了從四品,就以顧誠之這一年一升的情況來看,這速度也是一絕。
但顧誠之一直想著要外放,現在沒有外放成,難道要等到明年?
楚君逸思索一番卻是怎麼也想不通這點,於是就打算等到顧誠之回來再好好問問。
第120章 升遷
對於這次升遷,顧誠之不算太驚訝,但也沒想到還是京官,皇上那頭沒給準話,只是含糊的說讓他在京裡多留段時間。
其實顧誠之對外放沒那麼著急,反正都是早晚的事,他能晚一點外放,他和楚君逸還能跟親人多相處一段時間,畢竟外放是三年,調令下來估計就只能和唐家見上幾面便要離京了。
說實話,顧誠之雖然有個狀元頭銜,而且皇上還很護著他,仕途走得看似很順利,實則也是吃了不少苦頭。
朝中官員多半奉行中庸之道,很是排斥異端,像顧誠之這種打定了主意要和男人過日子的,在大多數官員的眼裡都太過離經叛道,哪怕皇上願意用他,下頭的人也是心裡泛酸得多。
可是人家前程似錦,只要不腦抽腦殘的惹皇上不高興,日後的內閣肯定會有他的位置,酸言酸語背地裡沒少說,面子上雖說過得去,但是總會有幾個位高權重的大人假公濟私的給顧誠之穿小鞋。
文官這頭不比武將那邊,武將除了看官職,想要收服人心還要看武力值和能力,哪怕你有二品官職在身,本人武力低下,能力劣等,照樣能被下屬牽著鼻子走。
顧誠之能在武將那邊混得風生水起,到了文官這邊卻是沒少碰壁,文官看不上武將的粗魯,在軍營裡摸爬滾打了許多年的顧誠之自然也帶著軍人習性,為此他沒少收到同僚的白眼。
大晉朝文武界限分明,也就到了先帝和皇上這裡才稍微模糊了那麼一點,只看顧誠之棄文從武又棄武從文就能知曉。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皇上對於顧誠之參軍還是科舉並不介意,反正最後效忠的人都是他,但文武兩邊心裡卻會覺得不自在。
武將那頭還算好說,畢竟顧誠之打仗的時候沒少照顧他們家孩子,且顧誠之本就是文官家的孩子,參加科舉也屬常事。
可文官那邊就彆扭多了,不說那群白鬍子老頭,就算是與顧誠之年齡相仿的孩子早八百年就對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看不順眼,好不容易等到他參了軍,打了幾年的仗,撈了一堆軍功,末了又開始走科舉的老路,如何能讓他們嚥下這口氣。
顧誠之的脾性更像武將,對於文官那些破事一直懶得去管,但他自小的目標就是科舉做官,所以在那年戰後,皇上派人問他是否願意參加科舉時,他想也沒想就答應了,只因他原本的想法就是打完那場仗就回到京城老老實實的參加科舉。
可凡事總有意外,顧誠之怎麼也沒想到一樁婚事就差點斷送了他的仕途,不是沒有怨過,只是怨恨無用,有那時間還不如想想以後的事。
顧誠之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也沒有想要改變的想法,和離娶妻的話題早八百年就沒人再提,他也不會因為同僚對他翻幾個白眼,說幾句閒話就想著怎麼樣。
他這一路走得小心翼翼,可還是有人一直盯著他那點子事情,就好像他和男人過日子就是品行不端,能夠汙染了朝堂這片淨土一樣。
如果顧誠之能夠正常娶妻生子,他的升遷之路還能再快一點,畢竟受抨擊的那點情況沒有了,盯著他的那些人也該消停了。
可顧誠之壓根就沒有和離娶妻的想法,皇上無奈之餘也只得放緩顧誠之升遷的速度,幸而顧誠之足夠爭氣,這兩年做的事情升遷不算誇張,就算有人盯著也不好說什麼。
顧誠之外放的地點還未定下,不過看皇上的樣子應當是有了眉目,只是不知因何原因沒有說出來而已。
看這次升遷的情況,外放的官職大概要比他預想得要高一級,正四品或是從三品。
不過以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