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1/4 頁)
此刻李全忠跟劉悟已經分出了勝負,昭義鎮本是為了遏制河北而設,其兵驍勇善戰,只是劉悟父子是外來戶,並不得軍心,劉家父子只得另起爐灶,編練聽命於自己的新軍,經過多年的分化瓦解、排擠、收編,終於用劉家軍取代舊軍一統昭義,但驍勇善戰的昭義軍卻從此成為了歷史,劉記昭義軍的戰力一般,比之李全忠的義成軍差了不是一點點。
加之毫無徵兆地被李全忠突襲,頓時一敗塗地,劉悟窮極之下就要橫刀自殺,被劉從諫死死抱住,父子倆正彷徨無計,忽然聽得南方又殺來一支生力軍。領軍大將正是韓公武。接掌宣武軍的韓公武聽信了李全忠,竟然相信了他劉悟是刺殺韓弘的兇手,傾巢出動,要為韓弘報仇。
劉悟一口老血噴在地上,恨的拔刀在手要與李全忠、韓公武決死一戰,又被劉從諫冒死勸阻。劉從諫道:“以一敵二,毫無勝算,這黑鍋父親暫且揹著,咱們先撤離洛陽,儲存實力,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若憤一時之怒,只會便宜了李全忠那個奸險小人。”
劉悟恨恨地丟棄戰刀,咬斷小指對天發誓:“今世不滅李全忠,誓不為人。”
從劉從諫之言,立即下令撤退。李全忠窮追猛打,一直追到邙山腳下。眼見劉家父子走投無路,正要一鼓作氣蕩滅了昭義軍,卻忽然聽聞朱克融趁他大軍外出、城內空虛之際悍然出兵佔領了洛陽城,李全忠大罵朱克融無德,急忙下令撤軍回城。
劉家父子敗陣之際,韓公武則聽從韓紹宗的建議,並未窮追,而是折轉進了洛陽城,和朱克融平分了本屬於劉悟的防地。
待李全忠回到洛陽,兩家瓜分已畢,各留了一座空營給李全忠意思意思,李全忠雖在心裡把二人的祖上十八代一起問候了個遍,卻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出力不討好,心裡自是鬱悶無比。
不過因此洗刷了刺殺韓弘的嫌疑,又趕走了劉悟,算算也是有得有失。
不過李全忠沒能高興兩天,一條噩耗便從大本營傳來:退出洛陽的劉家父子,在黃河邊上分兵兩處,劉悟率軍回鎮守住根本,劉從諫則率偏師東取鄭州,抄李全忠老巢去了。義成軍精銳盡在洛陽,後方異常空虛,劉從諫連戰連勝,已經兵臨鄭州城下。
李全忠與劉悟一戰,損失也不小,勝利果實卻被韓公武和朱克融瓜分,自己連點湯水都沒撈著,又聞劉從諫去打鄭州,深恐根基有失,連忙率軍回本鎮,只留韓義率五百老弱在洛陽虛張聲勢。
如此一來,洛陽城內由三國並立變成了雙峰對峙,朱克融和韓公武各自都看對方都不順眼,只是勢均力敵,誰也吃不了誰,只得暫時忍耐。
面上哈哈笑,暗裡都在積蓄力量準備予對手以絕殺。
李茂得知洛陽生變,立即以天下兵馬副大元帥的身份,下令關中駐軍東進勤王,以史憲忠為主將,錢多多為副將。史憲忠出潼關,沿著函穀道向東而行,錢多多則經藍田向南出武關至商州,翻越山嶺,繞道沿洛河東進。
此時李全忠已經撤軍,洛陽城內只有朱克融和韓公武,李茂以天下兵馬副大元帥的身份出兵勤王,道義上毫無瑕疵,二人不敢公然反對,只能暗中授意函谷關守將挑刺不放行。史憲忠本來東征的意願就不強烈,遇阻之後步伐明顯慢了下來。萬餘名軍士被困在山河之間的狹窄通道上,過不了函谷關,處境甚是尷尬。
韓紹宗提醒韓公武道:“李茂出兵勢在必得,怎會過不了函谷關?我懷疑史憲忠只是虛張聲勢,父親須提防他翻越山嶺沿洛河東進。”韓公武道:“兵貴神速,舍近而求遠,是何道理?”先是不以為然,後在韓紹宗的再三勸告下,才勉強派出一員偏將領數百兵前往洛河上游警戒。
第697章 保持距離
這日李絳幼兒滿歲,在西京留守府大擺宴席,李茂專程過府道賀,喝了兩杯酒,因聞有重要軍情,便告辭回城西參謀廳駐地,路過佈政坊西南角時,瞅見黃葉飄零的秋樹下站著一個穿碎花紅襖的小女孩,那女孩約莫十歲,孤零零地一個人站在街邊,看她額頭飽滿,面頰豐潤,紅豔豔的櫻桃小嘴似能滴出水來。
李茂只看了一眼,便讓停車,叫奚襄鈴過去問問。奚襄鈴到了女孩面前,半跪下身,跟她說了許多話,這女孩才肯到車前來,盈盈下拜,問長者好,然後垂首等候問話。
李茂見她知書明禮,更是喜愛,便在車上問道:“你是誰家小娘子,為何一人在街上,你的父母兄弟呢?”
女孩答:“我父母去世的早,我自幼隨舅舅生活,家鄉鬧災來長安投親,舅舅讓我在此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