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3/4 頁)
道:“真是僥倖,老天有眼啊,差點就出不來了。”
一時又怒道:“這必是朱克融使得詭計,我與他勢不兩立。”
韓紹宗道:“若是朱克融,他就不會進宮面聖了,是他誤打誤撞救了父親一命啊。”韓公武倒抽一口涼氣,細細想想,默默點頭:“這倒也是,難道是……李茂?”
韓紹宗道:“洛陽亂起來,對三個人有利:李茂、劉悟、李全忠。但能一手策劃這件事的只有李茂,孩兒今日去找薛安,發現他不見了,尋遍洛陽城也不見他的人影,必是逃了,他為何而逃,定是發現了李茂進軍洛陽的真相,或是拿了李茂的好處,或是被人拿了把柄,不敢說,又恐父親追究他,所以跑了。李茂用史憲忠做幌子,在門前叫陣,卻遣大軍繞道西南夾攻洛陽,今日宮中又出了這樣的事,李茂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韓公武道:“所言極是,我差點上了他的當。此人城府極深,必是他所為。他自持雄兵在手,不把我放在眼裡,軟的不行玩狠的,為父眼下該當如何?”
韓紹宗道:“請父親立即進宮面聖,說明其中原委,請陛下裁斷。”
韓公武笑道:“陛下此刻怕是驚魂未定吧,不必找他了,我自去找朱克融,覆巢之下無完卵,他會和我聯手的。”
朱克融也對下午宮裡發生的事震驚不已,他起初懷疑是韓公武搞的鬼,但細細一想卻又不是:韓公武此刻弒君得不到任何好處,此其一。其二,他本人當時也在宮中,弒君之後怎麼脫身卻是個大問題。畢竟宮城內的警衛掌握在突吐成驊的手裡。其三,韓公武是個有勇無謀的渾人,何德何能能深入禁宮刺殺皇帝?
殺皇帝只對一個人有好處,那就是李茂,皇帝滯留洛陽不歸,他很被動,皇帝一死,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在李唐諸皇子中找一箇中意的冊立為君,四宮太后都在他的手中,這件事做起來很簡單。
對,一定是李茂乾的,他剛明白這一點,就聽說韓公武求見,本想不見,又想在自己的大營怕他何來?難道他還敢逼自己吃一碗湯圓?
二人見面後無多廢話,三言兩語後,便投機起來,彼此一合計,若不聯手以對李茂,只恐皆死無葬身之地。
一時說妥,便聯袂入宮覲見李瀍,一是問安,二是說明二人的隱憂。
李瀍此刻毒勢已經止住,也正為被刺之事焦心,他本能地排除是韓公武和朱克融所為,二人要爭的是對他的監護權,而不是要他死。
那麼天底下誰最希望他死呢,劉悟和李全忠也許會,自己一死他們就有理由找韓公武和朱克融報仇了,但願望不是那麼強烈,何況兩家正打的熱火朝天,也騰不出手來。也許還有何進滔、史憲忠或者還有何三才、牛僧孺這些人。
自己死了,幼主當政,皇權進一步削弱,他們就可以割據稱王了,但他們一樣也是願望不夠強烈,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對他們未必就是好事,當然最關鍵的還是他們沒能力把手伸到洛陽,伸進皇宮,伸到自己的湯圓碗裡來。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李茂了,自己一日不死,李茂終究是臣,自己死了,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冊立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就是第二個曹操,篡奪李唐江山的奸雄。
這個念頭一經產生,便再也揮之不去,深深地印刻進了他的靈魂裡。
如今聽韓公武和朱克融也是這個意思,便更加確認了自己的判斷,尤其韓公武說李茂的一支大軍已翻越崇山峻嶺,正沿洛河東進,李瀍忍不住又要吐血。
第700章 不見頭尾的龍
藏身在幕後的王才人也顧不得外臣在場,連忙現身服侍,李瀍劇咳了兩聲總算忍住沒吐血,激動的連聲說道:“李茂反了,李茂反了,朕為之奈何?”
朱克融道:“可召他來洛陽,他若不來,便坐實了他有逆反之心。他若敢來,便證明他與此事無干,陛下可以慰勞,趁勢打發他回幽州去。”
李瀍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得勉強從之。
韓公武辭駕前偷偷瞄了眼王才人,自以為做的不漏痕跡,李瀍、朱克融和王才人本人卻都發現了,外臣走後,李瀍責王才人道:“你以後少拋頭露面。”王才人跪地答道:“臣妾是擔心大家的身體。”李瀍道:“我知道你是好心,可……”
有些話他實在不願說出口,說出來有損皇帝威儀。王才人抿唇一笑,道:“被癩蛤蟆瞅了一眼,誰心裡都不自在,錯在臣妾,大家不必跟一個粗人置氣。”
這話卻說中了李瀍的痛處,他捶著心口痛苦地叫道:“朕無能,朕無能,朕貴為天子,上不能保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