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第3/4 頁)
關後,他們的精銳隨之入關,如今正屯駐在河北和淄青。現在的安東軍,都是些不諳戰陣的新兵蛋子,裝備、訓練一流,戰鬥力卻差強人意。這一點,金秀宗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會看錯。
果然是以馬和東的平壤駐屯軍為主力,合以安東軍組成南征兵團,那便不足為懼,新羅憑藉地利優勢勉強可以一戰。現在人心恨唐,還可以煽動百姓為他拼命,這些賤民雖然起不來什麼大作用,但能擋一刀算一刀,能消耗掉對方一支箭,勝算便多了一分。
再說眼下已是八月末,新羅的冬天來的早,十月就要下雪結冰。
新羅的冬天又十分寒冷,屆時冰雪封原,唐軍戰線太長,後勤供應不及,土崩瓦解之勢隨時可至。
遙想當年,自己追隨金梯邕大元帥率十萬新羅子弟北上伐唐,那時李茂兵馬不過萬人,東面有遼東城薛氏,北面有契丹,東面有營州朱氏,形勢岌岌可危,本以為大軍一到其必成土崩瓦解之勢,誰能料到精通謀略、戰術精湛的金梯邕大元帥竟被李茂拖在冰天雪地裡,活活困死,致使新羅國一蹶不振,頹勢至今難以扭轉。
時光荏苒,轉眼又是一個輪迴,這回主客位置掉了個個兒,要說有人要倒黴,輪也輪到李茂了。
基於這個判斷,金秀宗強令各地援軍即刻北上馳援漢州,給唐軍以迎頭痛擊。並派出新羅國內有“一代戰神”美名的老將樸赫哲秘密北上漢州,通盤指揮雲集於漢州境內的十萬新羅健兒抗擊南犯之敵,保家衛國。
相持到十月中旬,右廂報告,新羅精銳盡在漢州城下,各類軍馬多達三十萬人。
實力最強的是三萬王軍,其次是州郡兵,約七萬,其餘都是鄉軍,即臨時徵召的民軍。王軍統領樸赫哲是新羅有數的大將,曾多次率軍深入渤海境內,打的大嵩璘俯首帖耳,也曾遠征遼東,逼的契丹和室韋兩部奉新羅為宗主。
不過眼下樸赫哲已年逾八旬,八旬老將再度披甲上陣,間接暴露了金秀宗無將可用的窘境。
新羅的王軍類似大唐的禁軍,法理上說是國王的私家軍,待遇最優,裝備好,訓練有素,是拱衛王權的尖刀利器,在歷次內戰中所向披靡,威風八面。
這是新羅戰鬥力最強的支軍隊,是唯一堪與唐軍一戰的軍隊。
除王軍外就是州郡軍,這類軍馬類似大唐的藩鎮軍,但因新羅沒有地方割據,州郡軍只擔負地方治安,沒有出境作戰的需求,故此實戰經驗嚴重不足,加之地方財力有限,王室又加以限制,這支軍隊人數雖多,裝備卻很差,訓練也不足,更致命的是士氣萎靡。
人數最多的民軍裝備須自己籌措,軍糧得自己攜帶,新羅累年內訌,民眾困窘至極,吃穿尚且成問題,又哪有財力籌措軍備?這支軍隊裝備最差,訓練幾乎沒有,但人數眾多,士氣很旺。
第632章 墜落的“太陽”
“世上有些事就是這麼奇怪,明明被害的連飯都吃不上,卻偏偏一門心思地要為害他的人去賣命,你跟他說這樣做有點傻,他罵你別有用心,哭著喊著爭當炮灰,你有什麼辦法。”
十月底,新羅三十萬大軍雲集漢州城下,糧草耗費巨大,金秀宗讓民軍自己攜帶糧食,本打算在一個月內,讓他們統統當了炮灰,卻不想李茂據險而守,避而不戰。
一個月後,民軍糧食耗盡,崩潰跡象乍現,官府不得已供給糧料,以穩住軍心。
漢州戰前不過十萬人,戰事未開先逃了一半,區區五萬人的小城哪有能力供養這麼多人吃喝,新羅只能舉國動員,全力支援前線,轉運之苦,勞民傷財,對業已瀕臨崩潰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金秀宗只得再三催促樸赫哲立即向唐軍發動進攻,否則仗沒打,自己先被拖垮了。
樸赫哲深知眼下不是決戰的時機,卻也知道後方的確已經支撐不起,強忍悲痛向二十萬民軍下達了進攻令。
三萬王軍和七萬州郡軍立即嚴陣以待,一旦尋找到唐軍的破綻便立即撲上去,死死地咬住對手不放。
李茂發了一通牢騷後,轉向有半面牆大的作戰地圖,思忖了片刻,對宋夢龍說:“朔州之敵近來動作頻頻,你即刻率本部兩個營前往四季關警戒。”
四季關距離漢州一百五十里,是朔州通往漢州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眾將都明白,李茂此舉是要支開宋夢龍。
宋夢龍是新羅人,讓新羅人屠殺新羅人,李茂怕他過不了心裡那道坎兒。
宋夢龍理解李茂的良苦用心,他是新羅人不假,但現在卻是唐國的大將,兩國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