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一起,也許在他們想法中自己就代表國家,不得不說周老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也許正是因為不願和他們同流合汙所以才產生了分歧。”
藉著輿論的壓力一石三鳥不但可以使得激進和中間派都陷入進去,還能將周愛國拉下水,只是他們想的有些太過當然,看似做的天衣無縫的事,又怎麼逃得了情報部門的監視。
原本收集這些證據,還想著在一個合適的機會在拿出來將對方一網打盡,至少要給他們好好地上一口,現在卻是沒有想到這個機會來的如此之快。
“劉雲拿起桌上一疊資料,現在我也正式舉報石林等人的違法亂紀行為,甚至在修建通往西部鋼鐵城的公路拿去了高額回扣,故意抬高報價。”
第160章水電站
沿著天鵝河出海口一直往上走公里的處,一座規模不大的已經開工建設的新城基本已經竣工,如果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在一河道的拐彎處,已經修建了一座五米多高的水壩。
鋼筋混泥土的現代水壩出現在絕不是偶然,而是早在一年前就已經立項建設的曼城電力供應專案,這裡正是最終水電站的建設地點。
從施工到設計,可以說這座水電廠的難度都非常之大,原本週俊和林有德這兩位建設總工程師提交的報告是火力發電廠,可是執委會直接訴回了他們拔報告,理由是建設成本太高投入巨大,要求他們拿出水利建設的方案。
要拿出一份水裡發電站的建設方案出來可不容易,穿越眾裡的所有技術性人才幾乎都沒有參與過水電專案的建設工作,就更別說什麼工程師了。
到是有一位朝鮮族同胞,叫金成浩的這時候出來自告奮勇,說曾經自己在水電廠工作過一段時間,瞭解一些基本的建設要求。
至於他本職專業其實和水電專業並沒有多大搭架,主要從事的是設計智慧機床,另外對於蒸汽機到電器機床和機械熟悉與愛好。還在日本和德國進修過,後因為感覺祖國更需要自己這樣的人才便回國發展加入了一個科研單位。
金成浩32歲,平時是個工作狂,古板,固執。認真開不得玩笑。很有一副老牌研究者的做事風格,認準了的事就一定會去完成,曾經為了研究一個專案,創造了在崗位72小時的記錄。
面對這樣一位人才,工業部早就做了備案,只是一直他都在遊南哲的船廠進行著蒸汽機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在加上為人比較低調,朋友較少,要不是這次在內部下發了招聘通告,他自告奮勇的報名幾乎大家都會忘記有這麼一號技術人才。
建設水電站的基本要求就是選址和地形,大家基本都知道水電站的發電靠的是水流量來發電,還有就是當地的地形和地貌是否適合建設,如果是處在地震帶,又要採取防震措施的設計方案,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
其實拋開在水面施工的建設難度來說,其實水電站的建設要比火力發電站要容易得多,水電站發電透過高水位水,經引水系統流入廠房推動水輪發電機組發出電能,再經升壓變壓器、開關站和輸電線路輸入電網,大概的流程便是這樣。
但說起來容易其實建設起來來,尤其河道中的擋水大壩施工建設難度是最難的,光是填埋這一項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就拿現在已經施工完成的水壩來說,當時就遇到了很大的難度,最後還是採用了老祖宗李斌的修建都江堰時候的方法才得以成功的解決了水壩的問題。
這該提議也是金成浩提出的,既然咱們只是需要建設一座小型的水力發電站,而又沒有那麼大能力將整條天鵝河攔腰截斷,為什麼不在一處地址較低的地方修建一條分水攔壩,將水分流部分進來。
正是在他的提一下這做已經修建了高度在五米左右的鋼筋混泥土大壩才得意出現。
建築工地上,成千上百的土著正在一群荷槍實彈的陸軍士兵們監視下,賣力的往堤壩上運送沙土石塊,而在不遠的一處工棚內,安瀾正拿著一副圖紙和金成浩交流著什麼。
“老金,這是我的設計圖紙,水輪房間在這,這裡是變壓器房。另外這邊我們打算種上一些綠化的植被,你看看怎麼樣,要是不行我在修改修改。
此時安瀾在這座工地上已經帶了近一週,幾乎吃飯睡覺都在這裡,和林有德周俊等人不同,他負責的是水土施工方案的設計,有些東西必須到現場結合當地的情況才能做出設計或者進行修改。
金成浩拖著下吧看著施工設計圖紙,若有所思的說道:“基本上還符合條件,只是這裡不行距離水輪房有些近。”
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