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2/4 頁)
國人已經和我們交火了!”又有一個通訊士官焦急的叫道:“中國人的軍隊已經進入了婆羅洲和新幾內亞,正在與我們在當地的守軍交戰。我方在坤甸、查亞普拉、打拉根、巴厘巴板、萬鴉老等地的軍事設施和機場遭到大規模空襲。半小時前,打拉根前線的守軍已經與總督府失去聯絡,查亞普拉守軍告急……”
“中國人動手了!”
“該死,他們怎麼敢這麼做?”
“陸軍真是白痴!”
荷蘭人頓時七嘴八舌的鬧起來。雖然大夥對於中國人的進攻也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真的知道對方動手了,還是很難接受的。
克魯伊夫沉聲說道:“好了,別去管陸軍了。我們也要面對自己的敵人,幸好這次中國海軍沒有出動主力。如果只是四艘伏羲級的話,我們還是有希望獲勝的……”
正在這時,他又接到了一份報道。
“報告司令,k…8號潛艇來電,他們在廖內群島海域發現中國艦隊,規模為四艘主力艦,可能是青城級或太行級,另外有八艘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以及一艘航空母艦。經緯度xxx,航向xxx,速度20節,該艦隊正向巨港方向行駛……”
“什麼?又有一支艦隊!”克魯伊夫冷汗都出來了。
愣了好一會兒,他才說道:“這支艦隊就暫時別管,我們還是先對付前面那支……”他接著手下命令道:“現在,你們都回到自己的崗位。荷蘭王國能不能渡過這次危機,就看各位先生了……”
………………………………………………………………
共和2758年(西元1917年)11月22日,,晚上10點半。
黃山號重巡洋艦,裝甲指揮塔。
“報告支隊長,發現荷蘭遠東艦隊主力。可以確認五艘戰列艦、六艘海防艦、14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座標xxx,xxx,航向xxx,速度10節,距離我們約703公里……”情報參謀看著螢幕上顯示的內容,大聲說道。
目前中**艦上的計算機全都鳥槍換炮了,換成了最新型的積體電路中央處理器的河圖五型計算機,以前使用的電晶體計算機都退役到了二線單位。雖然這還只是效能介於8008和8080之間的八位元電腦,但因為主機板、記憶體、顯示卡、硬碟等附屬裝置都已經開發出來了,而且來自後世的軟體編寫技術也相當強悍,因此它的綜合效能遠遠超過原時空的蘋果…1。最重要的是,作業系統完全實現了視窗化和圖形化,不但降低了使用門檻,也比文字介面的作業系統好用多了。
比如現在黃山號上就已經在很多方面用上了電腦,雷達和火控以及射擊指揮這些就不說了,還建立起來比較原始的中央控制和監視系統,現在坐在電腦旁邊點點滑鼠,就能監控諸如動力系統、通風系統、空調系統等各個子系統的情況,還能對各個主要艙室的進行監控。而且軍艦各處都有攝影頭,哪怕是坐在密封的裝甲指揮塔裡,也能看到外面的情景,這也是中國的艦長們不用跑到航海艦橋去指揮的底氣所在。
其中最重要的c4i系統(c4i系統是指指揮、控制、通訊、電腦和情報的整合),也隨之得到了極大提升。整個艦隊已經建立起了初步的資料鏈,絕大多數艦艇都能實現情報共享,以及隨時可以得到間諜衛星、預警飛艇的情報支援,指揮起來更加的便利。而且電腦裡面還配了有破譯軟體,可以對監聽到了敵方訊號進行破譯。
當然現在的河圖五型計算機雖然已經具備了後世個人電腦的一切要素,但它的體積還是比較大,比如它的硬碟就有鞋盒那麼大,整個機箱大概有半張辦公桌那麼大,用於政府軍隊和科研單位使用肯定很不錯,但要作為家庭用的個人電腦還是不太合適。
現在情報參謀面前那臺情報電腦的顯示屏上,就是一個情報管理軟體的介面,上面清晰的顯示著附近的海域地圖,上面有代表敵軍的藍色方塊和我軍的紅色方塊。這是根據衛星、飛艇或其他渠道獲得的情報,經過海軍總部的情報分析中心匯總分析之後,再將其標註到軟體上,然後透過資料鏈傳送到各個艦艇上。
李昂連忙湊過去一看,只見48*36厘米的顯示屏上,已經出現了一堆藍色方塊,這些方塊上以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的艦種和兵種。
“嗯,五艘戰列艦在中間,六艘海防艦拖後,巡洋艦和驅逐艦圍繞在周圍……”李昂移動了一下滑鼠,點了一下最近的那個代表戰列艦的方塊。頓時又跳出一個對話方塊,上面羅列著諸如座標、速度、航向等資料,還有一行文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