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第3/4 頁)
政府對此不理解,財團也覺得他腦子有毛病,戈達德的研究得不到任何支援,極端缺少經費,得累積幾年的錢才能打一次火箭。而且挑剔的輿論界也不放過他。《紐約時報》的記者們嘲笑他甚至連高中的基本物理常識都不懂,而整天幻想著去月球旅行,他們給戈達德取了個“月亮人”的外號。而公眾也對這位科學家的工作表示懷疑和不理解,但這都不能撼動頑強的戈達德。
當然,本位面的歷史已經不一樣了。1916年5月,正為研究經費發愁的戈達德同學遇到了人生的轉折點,他接到了來自中國的邀請。來人也沒多說話,只是拿了一些中國火箭的資料和片給他看,戈達德被那些資料雷得外焦裡嫩,他根本沒想到中國的火箭技術已經這麼成熟了,還有很多是他以前根本沒想到的。然後來人提出邀請他到中國的火箭研究所工作,並保證他的研究經費。
這還有什麼話說,羅伯特?戈達德二話不說,就帶著老婆孩子跑中國了。這事情還成了一些美國媒體的笑料,他們聲稱中國人是古代神話看多了,所以才會被戈達德的夢話糊弄住,還登月呢,登個鳥啊。還有媒體聲稱,戈達德總算忽悠到一個肯出錢的狗大戶了,運氣真踏馬好。
戈達德到中國之後,文德嗣給他開出了很優厚的條件,但在合約中有一條:“戈達德先生在中國工作滿三年後,必須決定是否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是則續聘,否則退聘。”當然,這只是個形式,這些人一旦到了中國,就別再跑了,文總有的是辦法讓他們留下來。
文德嗣素來把“科學國際化”之類的觀點當狗屁,如果投下大筆金錢時間在這些外籍專家身上,當時候他們又回去了,那損失就大了。更不用說,他們在中國的工作肯定會或多或少了解到一些,文總不想透露出去的機密。
戈達德基本沒怎麼考慮,他心想先到中國幹個三年也無妨,是否呆下去看看再說。結果在三年內他過的順心愜意,靠著充足的經費連續進行測試,平均每季打一次火箭,共發射了12枚火箭,一枚比一枚大,一枚一枚飛的高,甚至從中國這裡學到了各種新式火箭概念,比如說多級火箭(這本來就是他本人在1929年提出的)、捆綁引擎等概念。
在中國工作了三年之後,他知道了中國的“奔月計劃”,頓時感到無比振奮,這與他自幼就有的“飛往太空”的夢想一拍即合。再與一些外籍同事討論後,認為回美國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三年的切身體會,讓他認為中國的研究環境並不比美國差,甚至更好,政府支援,也沒有媒體會嘲笑他,他感到的是眾人的善意而非媒體的傲慢。於是他和他的老婆孩子一起簽字加入了中國國籍,從此留在中國生根落地。加入中國國籍後的戈達德還給自己取了箇中國名字,姓高名大德字伯特,並在前年加入了中國科學社會主義黨,成了一名光榮的黨員……
當然高大德同志進行的是純科學的太空火箭研究,也就是“嫦娥”專案組,軍用火箭他是不碰的。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研究如何把火箭射到太空去,可能的話,把人送到太空,甚至送上月球去。不過即使是科學性的太空火箭計劃,也具有極大的軍事用途,只是高大德目前還不知道而已。
與高大德同志差不多情況的外籍專家還有很多,凡是中國認為比較有價值的外籍專家,都選擇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公民。比如特斯拉,他甚至三年沒到就主動要求加入中國國籍了。當然,這其中除了優厚的待遇和工作環境之外,還有就是各種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洗腦手段,生物晶片又不是隻能用在罪犯和那些“不穩定因素”身上。要不僅僅依靠外在因素,成功率也不可能達到現在這種百分之百的程度。
1916年7月16日中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太白一號”,這是一顆低軌道軍事偵查衛星,在18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執行。隨後的幾年裡,又陸續發射了幾十顆衛星上去,從一開始的幾顆軍事偵查衛星和科學探測衛星,到後來的回返測試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等。
到了去年,中國最新型的運載火箭“升龍…1型”已經可以到達同步軌道了,今年3月7日,中國發射了第一顆地球同步衛星,這是一顆重達3噸的同步通訊衛星。在之後一個月內,又發射兩顆同樣的同步通訊衛星。三顆衛星都位於36000公里的同步軌道,相隔120°均勻分佈,在它們除錯完成並聯網後,衛星的直線電波將能覆蓋全球有人居住的絕大部分割槽域,除兩極以外。到了5月1日,中國的全球通訊網正式建成。
今年5月12日,“嫦娥”專案組?人甚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