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1/4 頁)
而且中國為了對付這種地區的游擊隊,調集了大量的大型武裝飛艇,這些大型武裝飛艇現在可以說已經過時了,根本打不過現在的主流戰鬥機,也不敢去襲擊有強大防空火力的地面部隊,除了在取得制空權後玩高空轟炸,就沒別的事可做了。不過用來對付游擊隊卻是完全沒有問題,游擊隊可沒有強大的防空火力。
當然大型武裝飛艇的數量並不太多,因為這些東西的主要用途是為了讓列強們點歪科技樹才搞的,自然不會造太多。所以為了彌補這些飛艇數量的不足,中國還專門開發了幾種專門用來對付游擊隊的新武器。一種是用運…4“鸛”式運輸機改裝的炮艇機,在飛機上安裝一門40毫米機關炮,兩門20毫米機關炮,四挺12毫米機槍。
另一種就是“巡天…1型”小型警戒飛艇,大型武裝飛艇太貴,用途又狹窄,縱然是文總不差錢,也捨不得造太多。但小型警備飛艇就不一樣了,這種軟式飛艇載重只有五噸左右,造價相當便宜。艇上人數不多,除了兩名飛行員、一名艇長兼觀察員和一名通訊員之外,另有12名操作武器計程車兵。飛艇的吊艙下面安裝了兩個可以做360度轉動的雙聯機槍塔,每個機槍塔配有兩挺12毫米機槍,吊艙周圍還有一圈射孔,以及多種倍率的望遠鏡等觀察裝置。和以前的武裝飛艇一樣,它也是灌裝的氦氣,不怕被打爆,又擁有裝甲艙室可以擋住步機槍射擊。
這種警戒飛艇通常在400…500米的空中飛行,只要它飛到天上,就等於佈署了一個會飛的火力點,還是帶裝甲的。以它為圓心,半徑1。5~2公里的範圍內都是它的獵殺區,四挺12毫米重機槍與八個優等射手的配置,對於任何非裝甲目標都是致命的。當然這種小飛艇面對高射炮、單兵對空導彈是很脆弱的,但這個年頭的游擊隊手上肯定不會有這些東西。
這些東西幾乎可以整天飄在天空警戒,如果沒有裝甲車輛,任誰都無法從這些懸浮槍塔的火力覆蓋範圍內安然透過。就算是裝甲車輛,也不一定能透過,飛艇上是配了2把15毫米反器材槍的,四挺12毫米重機槍也配有穿甲彈,就算正面打不穿,頂部裝甲可挨不起的。
其實最先享受到這種“巡天…1型”警戒飛艇的並不是紅軍游擊隊,而是印尼的土著猴子們。這種飛艇原本就是為了壓制新領土土著的兵器,這些人都不會有高射炮。這些飛艇在印尼配合保安公司的效果極好,現在看起來在平原地區的效果更好。
另外還有一種更小的“巡天…2型”警戒飛艇,載重量只有2噸,只有一個雙聯機槍塔。這種
雖然這些武器在夜間的效果還不夠好,雖然配了探照燈和夜視儀,但是夜間作戰效率還是很低的。但它們可以在天上移動,比兩條腿的人和四條腿的馬都快多了,就算是游擊隊們晚上混過去了,一到白天,它們就可以在十幾分鍾或半小時內移動幾十公里重新佈署起新的封鎖線。哪怕游擊隊們拼死拼活跑一天,它們只需個把小時就追上了,根本跑不掉。
在這些東西的打擊下,哈薩克地區的游擊隊不但沒起到什麼作用,反而傷亡慘重。不到半個月,殘存的紅軍游擊隊就不敢再出擊,而是拼了老命往西方的紅軍控制區撤退了。
不過游擊隊從來都不是關鍵性因素,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正規軍之間的會戰。伏龍芝也沒指望他們能頂多久,不過敗得這樣快,還是很出乎他的意料。
但是,正規軍會戰也不好搞,紅軍現在的情況從一開始就相當不利,因為他們的兵力不足,裝備更是不如對方。他們這一次面對的不是烏合之眾的俄國白軍,而是指揮系統完善,補給充足、裝備精良,經過嚴格訓練,服役數年並有數場戰鬥經驗的70萬華夏雄師。
伏龍芝手裡目前只有十五個師,而且中華軍隊的速度太快,這些部隊還分散在西哈薩克的各個要地上,大部分都在烏伊爾河和烏拉爾河一帶構築工事。這種情況是不適合與對方會戰的。
伏龍芝也不傻,他也知道憑著自己的家底是不可能和解放軍正面硬槓的,根本剛不動啊。他的策略是防守,等待國內的援軍,聽說高加索那邊的戰鬥很順利,鄧尼金的白軍已經快完蛋了,只要等到鄧尼金完蛋,高加索的30個主力師就可以抽過來支援哈薩克地區了。
但防守也不能死守一處,這樣做很容易撲街。防禦作戰必須有一定的機動空間,雖然奧倫堡是此次防禦的中心,但也需要有前哨防線作為主陣地的屏障。
阿克託別就是最合適的前哨防線,只不過他還是低估了中國人的速度,剛剛派過去的一個團還沒來得及吃